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8土地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产权
【答案】土地产权是指山多种权利共同组成的一个权利束。具体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2. 土地信息系统
【答案】土地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摔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下程。
3. 土地所有与土地所有权
【答案】(1)土地所有是指对于土地的全部的拥有或占有。
(2)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依照国家法律作出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土地所有权内容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
我国土地所有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前提的,土地为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所有权可分解为占有权(是指权利主体对其土地的掌握和控制)、使用权(是按照土地的性能和用途进行事实上的利用和运用)、收益权(是基于行使土地所有权而取得的经济收入)和处分权(决定土地在法律上的命运,集中体现所有权的作用)。
4.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规定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利用土地的
5. 土地权利
【答案】土地权利是指权利人按照法律的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我国现行的土地权力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物权。土地所有权包括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情况; 土地使用权也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6. 迹地
【答案】迹地在林业上指采伐之后还没重新种树的土地,从广义来说,森林采伐、火烧后,
五年内未更新的土地都可以称为迹地。
二、简述题
7. 我国在土地管理中应如何运用生态规律?
【答案】(1)生态规律主要包的内容
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②生态演替规律
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是一个有顺序、有规律、有方向和可以预见的过程。
③生态系统循环和再生规律
生态系统要维持正常的运转,总离不开一定的能量、物质和信息。能量、物质和信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④生态平衡规律
生态平衡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和交换,使系统内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达到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2)土地管理中生态规律的运用
在土地管理中运用生态规律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收获量小于净生物生产量
根据自然资源分类,生态系统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但是,可更新性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收支相等的情况下,生态系统才能成为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态系统中收获产品的数量不能超过它的生产量,这是开发利用和管理各类生态系统必须遵守的生态平衡规律,也是生态系统的生态阈限。
②调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自然界中,不论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或农田、人工林、饲料地,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土、气、热等非生物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能量与物质流动而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生态系统里某一成分
,因此,调整生态系统的发生变化,必然引起其他成分产生相应的变化,即“挪一子而牵动全局”
整体性是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建立人工生态系统时应遵循的原则。
③充分运用生态因子区域分异规律
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水、二氧化碳和矿物元素等生态因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相对稳定约占0.03,矿物元素在各地岩石中儿乎均能被找到。但是,主要生态因了太阳能的数量却受纬度的高低、云量的多少、海拔的高度等多种因素所制约。大气中水分多少也往往与距海远近有关。热能和水分的差异造成了各地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从而使
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特点。
④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土地生态系统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能破坏旧的生态系统,也能创造新的生态系统。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的需求,决可、能消极维护生态系统的面貌,坐等大自然恩赐,而是努力探索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各种规律,进而去创造生物生产力更高的新的生态系统。
8. 简述土地利用预测的必要性和常用方法。
【答案】土地问题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由于人口和经济发展均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小可分的联系,当人们谈及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远景设想时,必然要把土地(包括数量、质量和用地结构等)作为重要的限制因素来加以考虑。在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首先必须进行的控制项目,从未来学角度说,就是对未来土地利用的预测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对土地需求量不断递增,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土地紧缺现象,已经引起人们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及其保证程度的严重关切。为了有效地解决人地比例的紧张状况,就土地而言,应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同时,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而控制是管理的基础,不能控制的事件很难管理好。
预测是人们对自然施行控制的重要手段,预测研究是人类合理的创造性活动的起点,经过计划(规划)、决策和组织等项步骤使人类合理的创造性活动得以实施。对土地资源施行人为控制,意味着不能消极地跟着事件后面去管,而且要以对未来土地利用的预测研究为依据,来指导当前应该采取的正确行动和合理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对全国土地资源实行科学管理的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必须开展土地利用远景预测研究。由于我国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形成完整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体系,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干了不少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这些严重教训必须记取。应当迅速改善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对当前和未来的土地利用施行人为控制,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在抓好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及时组织力量对未来土地利用开展预测研究,分期分批地制订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现状管理和远景预测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好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来影响、控制以及改变未来的土地利用。
9.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答案】在进行土地利用经济分析时,应该首先明确所使用到的边际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在生产投入中的因素建立相关的数学函数,计算这些因素的边际效果,其次就应该掌握具体的分析方法。
①认识生产因素所产生的三种报酬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产因素所得到的报酬(或称产量)可分为三种,即总报酬、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或称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只种报酬中的边际报酬是最主要的,其他报酬的变化均受边际报酬所制约,随着边际报酬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