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736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什么是群体? 群体有哪些类型?

【答案】(1)群体的定义

群体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群体中的人具有以下特征:

①他们拥有一定的规范,在行为上互相制约;

②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感到互相联系在一起,是一个整体;

③为完成共同的目标,他们分工协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群体的类型

①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a. 在大型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是以间接的力一式联系在一起的。在大型群体中,社会因素比心理因索有更大的作用。

b. 在小型群体中,由于人们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因此,心理因素的作用相对来说要大于大型群体中的作用。

②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a. 正式群体是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的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b. 非正式群体是组织中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他们可能是因为住得近、有共同的兴趣、能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伙伴。

③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a. 开放群体经常更换成员,成员来去自由。开放群体中成员的地位和权利不稳定,所以不适合于长期的任务,但也有其好处,开放群体可以吸收新思想和人才,他们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开放群体着眼于现在,适合发展新思想和新产品。

b. 封闭群体的成员比较稳定。封闭群体的成员等级关系严明,具有历史的眼光,适合长期规划。

2. 群体规范有哪些功能? 如何对群体规范进行诱导与控制?

【答案】规范是群体成员建立的行为准则。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1)群体规范的功能

一般来说,群体规范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

①群体支柱的功能

群体规范是一切社会群体得以维持、巩固和发展的支柱。群体规范越能被群体成员所一致接受,则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群体也越团结

②评价准则的功能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的行动准则,因此,群体成员要以群体规范来评价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行为。

③对群体成员的约束功能

群体规范的约束作用主要表现在群体舆论中。这种群体舆论是大多数成员对某种行为的共同评论意见。当某些成员的行为举止与群体规范相矛盾时,多数成员会根据群体规范对这种行为做出一致的判断或批评。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共同意见,对个人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使其不至于违反群体规范。

④行为矫正功能

群体成员如果违反了规范,就会受到群体舆沦的压力,迫使他改变行为,与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因而,群体规范具有行为矫正的功能。

(2)群体规范的诱导与控制

作为管理者,应强化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而削弱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规范。阿尔文. 赞德提出一套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的指导原则。

①强化群体的规范遵循的原则

a. 向群体成员解释群体的规范和他们的愿望基本一致,不需要牺牲多少东西;

b. 奖励那些遵循群体规范的成员;

c. 帮助成员了解他们是怎样为完成群体目标做贡献的;

d. 在建立规范时,给所有成员发言的机会,因为只有自己建立的规范,自己才更愿意遵守; e. 让成员知道,不遵守群体的规范将受到驱逐(但也原谅悔过的成员)。

②削弱群体的规范的手段

a. 找出志同道合的成员,与他们联合起来;

b. 与志同道合的成员讨论你的观点和计划,与他们建立联合阵线;

c. 防止内部分歧;

d. 坦言你的所作所为,不怕压力;

e. 宣传与你合作的好处与报偿。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组织公民行为?

【答案】奥根把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一种自愿性的个体行为,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组织中正式的报酬系统直接或明确的回报,而这些行为从总体上提升了组织的有效运作。

奥根认为组织公民行为由五个因素构成。

(1)利他,主要是助人行为;

(2)责任感,类似于早期的“遵从”维度,主要指员工超越最低工作要求的尽职尽责行为;

(3)运动员精神,主要是指在不理想的工作环境中不抱怨,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为团队利益牺牲一些个人的兴趣、爱好等;

(4)善意知会,主要是指将可能发生的会对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善意地告知相关的同事或上级,避免损失:

(5)公民美德,主要指有责任感地参与组织中的生活,关心并参与组织中的活动等。奥根的五因素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什么是感觉? 什么是知觉? 分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1)定义

①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2)区别

①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②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过程。

(3)联系

二者都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的感性形象。具体表现为:

①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

②知觉是在感觉之上产生的,它依赖于人脑中储存的一系列感觉信息组合,没有感觉,就不会有知觉。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脑首先产生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的反映,这是感觉; 但是人脑的活动并不只是停留在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层次上,由于现实中某些感觉信息的作用会引起整个感觉信息组合的兴奋,通过自觉形成的意识活动,立即过渡到对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这就是知觉。

5. 分析组织变革中的阻力来源,并说明如何对待。

【答案】(1)组织变革的阻力

组织变革能够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发展,同时也会使组织成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因此,员工们一般是欢迎、支持变革的。但是变革固有的革故鼎新的性质,必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