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商学院839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之组织行为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之间有何关系? 举例说明。
【答案】(1)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的关系
①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的区别:
a. 案例研究是一种以可控制性为原则的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案例分析方法对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自身的缺点有:
第一,文字记载对情景信息的反映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案例结论的一般性与细节的具体性难以兼得,信息越具体,其应用条件要求越多; 第三,案例不可避免地带有观察者的认知偏见和主观解释,案例质量和撰写者的洞察力有很强的相关性。
b. 理论模型方法是一种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
理论模型在揭示理性的行为逻辑时,一般有严格的条件,对实际现象进行了合理简化。因此,应用理论模型解释和研究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条件的匹配,同时也要和科学实验、案例调查、统计实证等方法结合。
②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的联系:
案例研究和理论模型作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研究中由于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2)举例
对于从众行为的研究,自从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经典实验以来,案例分析和实证调查很多,但是对从众行为的内在机制研究略显不足,通过理论模型研究从众行为的内在信息机制和激励效应的研究证明,在存在信息上的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当群体中的个体序贯行动时,后进者会观察先行同行的行为,以此推断先行同行的信息,增强自身拥有信息的准确性,降低风险。通过对从众行为的研究可以看出,两种或以上研究方法同时使用会更加有益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 什么叫人格特质? 五维度模型中,各个维度如何影响工作绩效?
【答案】人格的特质理论是在人格研究中最具影响力并且获得最广泛接受的人格理论流派。人格的特质理论假设人有多种特质,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些特质,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在于人与人之间特质水平上的差异。
(1)人格特质的含义
最早提出特质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指人的稳定的、经常出现的行为方式。阿尔波特将特质划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①共同特质是指在一定的文化形态下,所有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性。共同特质可以分为: a. 中心特质。是指少数几个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特征的特质。
b. 次要特质。是指在人格结构中起次要作用的特质。
②个人特质。是指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表现出个人的人格倾向性。
(2)“五维度模型”影响工作绩效
近十几年来最为流行的人格理论模型一一“大五”人格模型包含的最基础的维度是:
①外向性
外向性指个体喜好社交的倾向性。一个人善于社交、言谈得体、大方自信,就是外向性; 而在社交中表现羞怯、腼腆,就显示出内向性。
②随和性
随和性描述一个人随和、合作和信任方一面的特点。
③责任心
描述一个人责任感、可靠性、持久性、成就倾向方面的人格维度。
④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性指个体情绪稳定的程度。它描述一个人是倾向于平和愉快、沉着冷静、富于安全感,还是倾向于紧张压抑、焦虑失望、没有安全感的人格维度。
⑤经验开放性
经验开放性指个体是否有好奇心、愿意吸收新的经验、富于幻想、兴趣广泛及对差异的敏感性方面等特征。
这五个维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向性可以预测管理和销售职位的工作绩效; 随和性得分高的人在需要大量群体合作的情境中表现出色; 责任心得分高低可以预测工作绩效; 情绪稳定性的得分高低也可以预测工作绩效:经验开放性在预测培训效果方面也十分重要。这些结论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3. 如何衡量个体的能力差异? 能力差异如何影响工作绩效?
【答案】不同的人,能力是有差别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识到这种差异,就能选贤任能,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促进事业发展。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能力差异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具体如下:
(1)能力差异的衡量
①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及测量
不同人的能力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测量:这可以从具有一致标准的一般能力方面来衡量。对能力水平差异的细致区分可以通过能
力测验来进行。常用的是智力测验。能力测量是对能力的个体差异进行研究的定量手段,是心理学研究科学化的反映。
②能力类型的差异以及测量
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能力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 能力的知觉差异
能力的知觉差异是反映人们在知觉方面有分析型、综合型和分析综合型的区别。
分析型者对事物细节感知清晰,而对整体感知较差; 综合型者则正好与分析型者相反; 分析综合型兼而有之。
b. 能力的记忆差异
能力的记忆差异主要指人们在表象和记忆方面有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和混合型。
视觉型者的特点是视觉表象清晰; 听觉型者的特点是听觉表象占优势; 动觉型者对动作感受深刻; 混合型者的特点是各种记忆综合使用效果好。
c. 能力的思维差异
能力的思维差异是指在思维方面人们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区别。
测量:心理学上,能力类型的差异可以通过对特殊能力的各种测验来定量反映。
③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差异。人的能力发展有早晚的差异,但大多数人来说,存在一个创造与成就的最佳年龄区间,青年、中年时期是能力表现的突出阶段。
(2)能力差异如何影响工作绩效
①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即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心理能力包括7个维度,即算术、言语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觉以及记忆力。
不同工作,要求员工运用不同的心理能力,心理能力的差异造成工作绩效的不同。
②体质能力
体质能力包括9项基本能力(见本章表)。
对十那些技能要求较少而规范化程度较高的下作而言,体质能力时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管理中,涉及工作量、工作强度的安排时,体制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体制能力的差异必定导致工作绩效的差异。
③实践智力
实践智力是指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适应性能力。实践智力所面对的问题没有清晰界定,有待于规划,信息不完备,有多种解决方法和正确答案。具有较高实践智力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是内隐知识。所以实践智力的高低决定了工作绩效的不同。
④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
a. 情绪知觉:对自身情绪状态的自我认知、准确评估和表达能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