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822微生物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正变株。
【答案】正变株是指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的产量提高的突变株。
2. 抑制性选择培养基(inhibited selected media)。
【答案】抑制性选择培养基(inhibited selected media )是利用分离对象对某种抑菌物质所特有的抗性,在筛选的培养基中加入这种抑菌物质,经培养后,使原有试样中对此抑制剂表现敏感的优势菌的生长大受抑制,而使原先处于劣势的分离对象却趁机大量增殖,最终在数量上反而占优势的培养基。
3. 前嗤菌体(prophage )。
,又称原嗤菌体,是指整合于溶原菌染色体上的嗤菌体核酸。 【答案】前嗤菌体(prophage )
4. 降解性质粒。
【答案】降解性质粒是指存在于假单胞菌中,可为降解一系列复杂有机物的酶编码,如CAM 质粒、OTC 质粒(降解辛烷)、XYL 质粒(降解二甲苯)、SAL 质粒(降解水杨酸)等。
5. 总需氧量(TOD )。
【答案】总需氧量(TOD )是指污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氧化物时所需的氧量。
6. 热稳载体蛋白(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HPr )
【答案】热稳载体蛋白(heat-stable carrier protein,HPr )是一种低分子量的可溶性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起着高能磷酸载体的作用。
7. Glycolysis
【答案】Glycolysis 即糖酵解,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它以一分子的葡萄糖为底物,经约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
8. 二界系统。
【答案】二界系统是由植物界和动物界组成的系统。
和2分子A TP 的过程。
二、简答题
9. 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各举例说明。
【答案】(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的四个重大障碍:
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2)克服方法及示例:
①17世纪荷兰商人列文虎克,他最早利用自制单式显微镜见到了微生物。
②19世纪,法国的巴斯德用曲颈瓶试验否定了“自生说”,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
③19世纪德国的科赫发明了用固体培养基纯化微生物和配置培养基的技术。
10.什么叫自养微生物?它们有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答案】(1)自养微生物:是指能利用无机碳源的微生物。
(2)类型:其主要生理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
(3)举例说明:光能自养型如蓝细菌和藻类,化能自养型如硝化细菌和硫化细菌。
11.什么是质粒?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质粒是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 分子。质粒的特点:
(1)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染色体小;
(2)在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3)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
(4)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的产生、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
(5)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外源DNA 片段共同复制増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质粒是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12.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并解释可能的机制。
【答案】(1)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和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是: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机械抗性强,容易被溶菌酶所裂解,且对碱性染料敏感度强,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则刚好相反。
(2)可能的机制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其机械强度大,高含量的肽聚糖易被溶解酶所溶解致死细胞裂解,且革兰氏阳性菌在遇到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紫色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彼内、反之,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
层薄和交联度差,故其机械强度低,不宜被溶菌酶裂解,也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溶出,而使细胞退成无色。
13.察氏培养基的组成为:蔗糖:30g ,磷酸氢二钾:1.0g ,硝酸钠:2g ,硫酸镁
0.5g , 氯化钾:0.5g , 硫酸亚铁:O.Olg , 蒸馆水:1000ml 。
(1)该培养基的C 源,N 源各是什么物质?
(2)除C 源和N 源外的其他物质起什么作用?
(3)该培养基为什么不加生长因子?
【答案】(1)该培养基的C 源物质是蔗糖,N 源物质是硝酸钠。
(2)磷酸氢二钾、硫酸镁、氯化钾、硫酸亚铁为该培养基提供矿质营养。蒸馏水提供水分。
(3)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能合成自身所需的全部生长因子,故无需添加生长因素,该培养基所培养的微生物为野生型。
14.大规模工业微生物发酵生产与实验室微生物发酵试验有哪些异同?
【答案】(1)大规模发酵不同于实验室的发酵,主要是:
①规模大,即所用的设备庞大,占用场地大,人力、物力投入的规模大;
②消耗的原料、能源多;
③菌种符合生产菌种的要求,其生长代谢特性与大规模发酵相适应;
④后处理较困难、需进行成本核算等。
可用大型发酵罐和实验室所用发酵仪器、小设备等相比较,例如:用好氧微生物液体发酵的大型发酵罐与实验室发酵设施相比,从它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的特点、后处理、消耗、成本等说明差异;
(2)相同点可从菌种、产物产生的机制、发酵的基本条件、工艺主要过程和目的产品等方面叙述。
15.简述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答案】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有:
(1)大肠杆菌是埃希氏菌属的模式种。
(2)化能有机营养,兼顾呼吸和发酵两种产能系统。
(3)肠道内正常菌群,合成维生素B 、维生素K 供人体利用,产大肠杆菌素,可抑制肠道内痢疾杆菌等致病菌和腐生菌的孳生。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肾、膀胱等泌尿系统的肠外感。
16.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非常类似于恒浊的连续培养,那么两者是如何实现恒浊,其不同点在哪里?
【答案】(1)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过程和恒浊的连续培养实现恒浊的方法:
①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的恒浊主要是维持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有相对稳定的浓度,实现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