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822微生物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稀释平板计数法。

【答案】稀释平板计数法是指一种统计物品含菌数的有效方法。计数方法为:将一定量的样品经十倍稀释后,用平板培养最后三个稀释度的样品稀释液,待菌落长出后,计算出某一稀释度的菌落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中的含菌数。

2. 变种。

【答案】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在《国际细菌命名法规》中已不主张再用这一名词。

3. 汤飞凡。

【答案】汤飞凡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在病毒学发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阐明病毒的本质。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4. 沼气发酵。

【答案】沼气发酵,又称甲烷形成,是产甲烷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物以产生细胞物质、 能量和代谢废物

5. 变异。

【答案】变异是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和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即遗传型的改变。

6. 裂解性周期(lytic cycle)。

【答案】裂解性周期(lyti ccycle), 又称为增殖性周期,是指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

7. 寄主(宿主)。

【答案】寄主(宿主)是指寄生关系中被寄生的对象。

8. 杆状病毒。

【答案】杆状病毒是一种能在昆虫中广泛寄生的病毒,病毒呈杆状,大

外有被膜,含8%〜15%环状dsDNA 。它们可以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

载体。

还原等碳源营养的过程。

二、简答题

9. 证明某一细菌是否存在鞭毛有哪些实验方法?

【答案】证明某一细菌存在鞭毛的实验方法有:鞭毛染色法、暗视野映光法、半固体穿刺法、悬滴法、压滴法。

10.某细菌在k 时的菌数是102个/ml,经过400分钟后,菌数増加到109个/ml, 计算该细菌的世代时间和繁殖的代数。

【答案】在时菌数x=100. 代时

分钟,400分钟内共繁殖了代。 在上述培养中,该菌的代时为在时菌数Y=1000000000。

11.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为什么要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我国卫生部门对此有何规定?

【答案】(1)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的理由是:

由于水中病原菌的含量总是较少,难以直接找到,大肠杆菌是水中最常见的但数量很大的细菌,且来自动物粪便,只要通过检查水样中的大肠菌群数即可知道该水源被粪便污染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

(2)根据我国有关部门所规定的饮用水标准,lml 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

而lOOOmL 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

12.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答案】紫色非硫细菌:

(1)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进行自养生活;

(2)有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3)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活;

(4)在黑暗及有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

13.实验室最常用的五种菌种保藏方法是什么? 试说明细菌、酵母菌、放线菌保藏的一种适宜方法。

【答案】冰箱保藏法(细菌,酵母菌菌)、石蜡油封保藏法、甘油悬液保藏法、砂土保藏法(放线菌)、冷冻干燥保藏法。

14.微生物次级代谢途径的特点?简述次级代谢途径对微生物的生存有何功能?

【答案】(1)次级代谢途径的特点:

①次级代谢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并且受到初级代谢的调节;

②次级代谢一般在菌体生长后期发生;

③次级代谢中酶专一性低;

④次级代谢的菌株具有特异性;

⑤次级代谢与染色体外遗传有关。

(2)次级代谢途径对微生物生存的功能:

①次级代谢可维持初级代谢的平衡;

②次级代谢产物是贮藏物质的一种形式;

③菌体在生存竞争中占优势。

15.—种圆形或近圆形的微生物颗粒,可能是细菌体、芽孢、真菌孢子或者酵母菌,请你根据已掌握的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设计一套实验方案,以确定其属于其中哪一种。

【答案】实验方案如下:

(1)用湿热灭菌法:120°C处理此颗粒lOmin ,然后放入细菌培养基上培养,如长出菌说明是芽孢;

(2)60°C下处理lOmin ,然后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酸性PDA 培养基上培养,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不长菌,而酸性PDA 培养基长菌,说明可能是酵母菌菌和霉菌孢子,再在显微镜下观察区别;如均不长菌说明是细菌。

16.简要描述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不可替代作用的五个主要环节。

【答案】(1)基因工程所用克隆载体主要是病毒、噬菌体、质粒改造而成的;

(2)所用干余种工具酶绝大多数是从微生物中分离纯化得到的;

(3)微生物细胞是基因克隆的宿主;

(4)为大规模生产各种基因产物,从事商品生产,通常都是将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埃希氏菌或酵母菌菌中以构建工程菌;

(5)有关基因结构、性质和表达调控的理论主要也是来自微生物的研宄中取得。

三、论述题

17.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别。

【答案】(1)形态、构造的差异: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比较大的细胞器,外膜平整,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内膜表面着生着许多ATP 合成酶复合体;叶绿体由3部分组成,包括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叶绿体膜又分为外膜,内膜和类囊体膜,它们将内部空间分隔为膜间隙、基质和类囊体腔3个彼此独立的区域。

(2)成分的差异:线粒体在内膜上还有4种脂蛋白复合物,它们都是电子链的组成部分。内外膜间的间隙间充满着含各种可溶性酶、底物和辅助因子的液体。由内膜和脊包围的空间即基质,内含三羧酸循环的酶,并含有一套为线粒体所特有的闭环状DNA 链专供线粒体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叶绿体基质中含有独立的70S 核糖体、双链环状DNA 以及RNA 、淀粉粒和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等蛋白质成分。类囊体是位于基质中由单位膜封闭而成的扁平小囊,数量很多,彼此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