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认知方式是指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的个体差异,描述人在加工(包括感知、储存)、转化和提取信息是习惯与采用的不同方式。场依存性──独立性(Field Dependence-independence简称FDI)认知方式是得到最多研究者注意的一种认知方式,使个别差异的一个维度。依据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个体的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可以划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前者指个人在认知活动中,倾向于更多利用外在参照线索;后者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较少受环境影响,更多以自己的独立判断为准。 学生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的差异,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个体差异,它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着较大的影响,依据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的差异设计教学策略,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教学心理学认为,在制定或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组织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应参考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1966年1月到1999年3月《PSYCLIT》(心理学文摘)的文献检索可知,在语文、数学、化学、体育等学科领域,已有关于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研究成果,但在物理学科领域,尚无相应的研究。在大学、中学的教学中,“物理难教难学”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世界问题,受到了物理学科教学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普遍关注。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在利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上存在较大困难,长期对此采用“题海”战术,加重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且收效甚微。那么,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物理问题解决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如何影响物理问题解决;影响表现在何处:针对以上研究成果,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本课题就是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为提高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能力提供新的改革依据。 论文完成了以下工作 1. 提供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研究背景,在此基础上论述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问题解决关系的研究现状; 2. 依据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论述物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 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三个物理问题检测,对251名高三学生进行“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对物理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依据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论文得到如下结论: 1. 从对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问题解决关系的综述可知,场独立性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占有优势; 2. 物理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可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认知课题、表征课题、联想与匹配、反思结果; 3. 从实验上验证了场独立性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占有优势。在简单物理问题解决中,场依存性学生和场独立性学生无显著差异;在物理难题的解决中场独立性学生占极显著优势;场独立性学生和场依存性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性学生较易形成正确的问题表征,回答问题物理意义明确;场依存性学生较难形成正确表征,回答问题物理意义较含糊。 4. 提出针对场依存性学生的物理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表征能力、用“结构”的观点处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是: 1. 在国内外首次将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与物理问题解决相联系进行系统的、多角度的研究; 2. 首次从实验上发现场依存性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处于劣势,并分析了造成劣势的原因; 3. 首次在物理问题解决中,针对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丰富了场依存性──独立性认知方式理论,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