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代的蠲复

关键词:无

  摘要

  唐代的蠲复,是唐代赋役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封建的上层建筑,它既有服务于封建制度的一面,又有一定程度抑制剥削的一面。基于这种特点,唐代蠲复也表现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唐代统治阶级获得复除特权,另一方面是以农民为主的课口部分免除课役的规定。   唐代的蠲复是对过去蠲复的总结,又适应唐代的形势制定了新的措施,它是随着唐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赋役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反映了唐代封建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   大体上来说,安史之乱前,唐代赋役制度是以租庸调法为基础的;肃、代之际是租庸调崩溃和向两税法过渡的阶段;建中颁布的两税法标志着唐代赋役制度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与上述三个阶段相适应,唐代的蠲复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武德元年到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租庸调是蠲复的主要内容。李氏父子建唐后,贵族阶层获得了蠲复特权,与此相应,废除了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实现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课口,由特恩形式的蠲复向制度化的过渡。并且得到了唐律的封建法权表现,这一切变化都是封建社会长期发展和剧烈变动的产物。这一时期的蠲复分为两个阶段,唐高祖李渊在位的武德年间为第一个阶段,这时期蠲复的两重性得以发展和制度逐渐形成。贞观到安史之乱爆发为第二个阶段,这时期蠲复得到唐律的肯定和普遍化的推行。蠲复的历史作用表现为:首先,它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能够保持较高的劳动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其次,它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抗灾能力,增强小农经济的稳定性。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繁荣了社会发展;再次,它可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唐政府的统治。同时,封建统治阶级的复除特权,通过地税和户税的征收,受到了部分的削弱。蠲复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孕育着潜在的矛盾和转化。   第二个时期是肃、代之际。安史之乱给整个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它所遗留的社会问题大大加剧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赋役制度也发生了动摇,以租庸调为主的蠲复逐渐发展为以两税和杂料科为主的蠲复。蠲复在使赋役承担的较为合理化和一定程度上减轻乱离后人民痛苦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是蠲复适应新的赋役制度的过渡阶段。   第三个时期是建中元年到唐朝灭亡两税法的颁布,使唐代赋役负担趋向合理,取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复除特权,把对课口的蠲复规定变为对统治阶级也有效用的普遍化制度。它的积极作用表现为:首先,蠲复范围和对象的扩大,对于广泛推行两税法具有促进作用,从而是唐代赋役制度改革可以较为顺利进行;其次,在战火连绵不断时期实行蠲复,多少可以帮助农民摆脱困难,有利于这些地区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的安定;再次,对盐户、酒户的蠲复,有利于发展盐、酒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提高唐政府抑制藩镇和巩固国防的能力。但是,社会的发展,崛起的衣冠阶层成为新的复除对象;对于其他课口的蠲复形式也逐渐由制度为主转向以特恩为主;蠲复的内容也逐渐由两税为主让位于杂课役;蠲复的项目也逐渐由现实的利益蜕变为清理逮欠的空头支票;蠲复的地域也由全国或数地缩小到狭窄的一隅。当唐朝灭亡之时,其蠲复制度也随之消灭。   总之,唐代蠲复制度是剥削制度的产物,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这就是它的本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