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大学教育管理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预测
【答案】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做出科学的估计。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做出来的,前提条件又分为必然性前提和假设性前提; 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有时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今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可以确切地给定,如1990年、2000年等; 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这个描述可以概括地描述和说明,也可以用确切的数值或量词来表示。
2. 教师聘任制度
【答案】教师聘任制度是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制度。其特点是任职条件因需要而定,聘任双方均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双向选择,地位平等,任职期限固定,任务与酬金明确,聘任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工作能力、单位工作岗位需要,决定去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和科研上作的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师职务岗位,并规定其明确的职责:②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各级教师职务的合理结构比例; ③由学校校长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中择优聘任; ④学校和教师双方遵循地位平等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幼教师职务有一定的任期,教师在任职期间,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3.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答案】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角度讲,是指整个社会全部教育活动的投入产出状况,或国家为教育部门所投入的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微观角度讲,是指一定部门,一定地区或学校教育活动中的投入产出状况,特别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约,用于发展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一方面要广辟教育投资来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教育浪费。
二、简答题
4.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国际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管理变革是什么?
【答案】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指导政府变革的理论和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于教育管理的改革也发生了重要影响。
(1)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思想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政府效率问题,着眼于从制度改革入手改善政府行政的困境,减少政府扮演的角色,缩小政府的功能。
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著的《重塑政府》一书中,论述了政府改革的理论,并且提出了10条政府改革思路,代表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的实践主张:
①从划桨到掌舵。政府的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指引方向和提出任务,而不是亲自去组织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
②从服务到授权。政府将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权限以某种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区或志愿者组织,引导他们自我服务或自我管理。
③从垄断到竞争。主张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内部(包括政府举办的事业部门),展开公对公、公对私的竞争,打破两类部门的界限,开放大部分经营领域,使两类组织都可以进入。政府的责任是建设良好的竞争环境,鼓励竞争、促进公平竞争和遏制腐败。
④从规章到使一命。要塑造有使命感的政府,就要根据需要制定最低程度的制度,消除那些过多、过时的规章制度、沿袭下来的陈规陋习和那些成为历史的计划,建立有利于激发使命感的预算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组织根据任务需要独立计划和决定支出项目,让它们有更大的预算支配权。还要改变只是着眼于控制和照章办事的人事制度,建立起科学的进行工作分类、依照工作绩效支付报酬和提升职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
⑤从投入到效果。改变把工作重点放在投入上的陋习,把投入和效果联系起来,看不到成功就不能进行奖励。
⑥从官僚到顾客。将公共服务的评价权和指导权由政府官员手中转移到公众手中,由公众作为“顾客”,自己掌握资源的选择权。
⑦从浪费到收益。这是对“企业家政府”模式的表述。提出政府的各类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成本运用市场和准市场土具进行企业式的经营活动,其盈利应该用于公众、公益事业酬款、有回报的投资等。
⑧从治疗到预防。要通过建立议政制度、二年制的财政预算制度和具有联合解决问题的跨地区政府组织,学会战略规划,使行动走在问题发生之前。
⑨从集权到分权。传统政府管理中集权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速度,要改变组织的结构和运行规则,采取任务导向型的体制,通过减少层次、分散决策权的方式来有效解决问题。
⑩从计划到市场。必须将政府的作用与市场的功能结合起来,引进市场机制,改善政府及公共服务,利用政府组织市场、规范市场。
上述主张的核心就是立足市场观点重新为政府定位,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护职能,淡化它的执行职能,还权力于社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2)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教育管理改革
①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指的是在公立或政府学校系统中把与重要决策相关的权力与责任(尤其是资源分配
权)一致性地下放到学校,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卞体,其实质是权力由集权向分权转移。校本管理的一般体制结构是:
a. 政府向学校下放权力。下放的权力包括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权、人事安排权、课程设置权等。学校由原来的执行者变成了决策者,承担更多的责任。
b. 在学校组织决策实体,对重大问题共同决策。校本管理实践的结果表明,由于它维护了教师参与决策的权力而导致教师们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学校获得一定自主权对于学校改进有积极的影响,但是不能说明它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有直接影响。
②公立学校的私营管理
公立学校的私营管理改革主要发生在美国,这种体制不改变学校的公立性质,由私营教育公司承包经营公立学校,美国政府的目的是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而私营公司则从经营学校中获取一定的利润。从理论视角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政府放权于社会的观点、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观点显然成为这种变革的指南。
这种改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私营公司管理公立学校中存在的教育价值与经济利益目标的冲突,以及企业家对教育管理规律理解的偏差等。
③择校
择校这个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特定含义,是指由政府提供教育资源,学生及其家长自由选择学校。世界性的择校运动是教育市场化趋势的一部分,最为生动地体现了公共管理思想的市场选择的精神。
20世纪下半叶,择校运动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展。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开放的择校政策更有利于优势社会阶层的家庭和学生,因为他们在文化上有更好的基础和史多的社会联系,还因为择校实际也成为学校选择优秀学生的机会,所以美国一些州制定了有利于社会处境不利家庭儿童择校的规定。
④特许学校
特许学校是指由公共教育经费支持,由教育团体或个人开办并负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学区的学校。政府通过颁布特许学校法案来保护特许学校的合法权益。特许学校都是公立学校,它以政府税收来支付办学资金,但是学校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向社会筹集资金。这种办学模式打破了政府的垄断,给社会人士以发挥作用的渠道,为发动各种积极力量解决教育上的困难问题提供了创造空间。
特许学校具有自愿、问责、非营利和公民参与等特征,它们在人员聘用、课程设计、经费使用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性。
由于特许学校的定位是改造办学困难学校和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就学需要,并且在实践中取得基本成效,所以很受政府和公众的欢迎。但特许学校办学存在很大困难,办学资金比其他公立学校少,很难招到优秀师资,生源也比较短缺,所以这类学校往往都是规模很小的学校,教学成绩还不能与普通公立学校相比。但是它在宽松体制下所具有的创新活力和与服务对象实际需要相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