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841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镇人口
【答案】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 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包括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构成:非农业人口、城区内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农业人口,以及暂住期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2.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的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寓于城市规划体系之中。从控制理论的要求来看,是由宏观规划控制微观规划,微观情况反馈至宏观,控制是分层次的。从系统论要求看,相关的规划应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形成经过微观的厂矿选址规划,到独立的城市总体规划,再到城镇群的体系规划。从城市规划到村镇规划,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
3. 分区方案
【答案】分区方案是指分区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原则。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分区原则和依据,
确定分区结构和方法,明确工作底图、上图面积、规划期限、作业流程、分区方法、成果要求等。
4. 水运用地规划
【答案】水运用地规划是指利用天然航道或者疏通改造的航道,在需要而又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灌溉为主的大型渠系以发展水运而进行的规划。在规划时,应进行水系的全面考察,根据流量、流速、水深、河床宽度和客货流向、运量等因素,确定水运工具、水运能力和相应的码头、船闸、导航设施等规划方案。
二、简答题
5. 结合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观点及构想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建立以《土地利用规划法》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
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山以下5个层次构成:《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
①《土地利用规划法》。以《土地管理法》为依据,整合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制定包括各层次规划在内的《土地利用规划法》,明确各层次规划的日的、任务、内容、深度以及编制和审批程序,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以《土地利用规划法》为依据,从技术层面对各层次规划编制的目的、任务、内容、深度进一步细化,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③技术规范。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针对不同层次的规划、不同地类的开发利用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④地方法规。以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为基础,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与此同时,要作好与其他相关法规的衔接工作,避免相互冲突和矛盾。
(2)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
①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增强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能力。
②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透明度,增强民主意识,建立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管理决策水平; 建立长效的规划公示制度,对规划的编制过程、规划内容以及规划调整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充分的展示和说明,认真吸纳公众意见。
③加大土地利用规划宣传力度,将规划成果和管理制度转化为简明、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依法用地的法律意识。
④严格执法,建立规划实施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监督规划实施。
⑤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制定促进规划实施的相应措施; 适时调整规划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⑥建立规划实施激励机制,制定引导用地者依法、依规划合理用地的奖励机制,建立各种基金,用经济手段保障规划实施。
⑦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实时动态监控。
⑧建立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协调机制,规划就是不断协调各方利益的决策过程。
(3)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
①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4级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重点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性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主要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城镇体系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划分土地利用区,提出分区管制措施。
专项规划重点研究土地利用中的某一类问题。就土地部门而言,重点组织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复垦规划等,同时协助各部门编制好行业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研究如何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从用途、数量、质量三方面强化用途管制。建议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加细,作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
法定依据。
详细规划重点研究如何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和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的可用性和土地生产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积极探讨在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新形势下土地利用的多元目标。
③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机构,进行规划资质评定,强化行业管理; 加快土地利用规划人才培养,建立土地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6. 如何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的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当规划体系:
(1)法定图则。为了保证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的实现,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法定图则”控制性规划制度,借鉴香港和深圳城市规划体系中“法定图则”制度之经验,将法定图则制度引入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形成策略规划与法定图则相互协调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制度。“法定图则”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法定图则”代替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实施的分区管制制度,作为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性规划,可以构建出新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发展管制与发展许可方式。发展管制方式分为法定管制和非法定管制。法定管制的内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制定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制定; 非法定的管制则主要是指土地契约及指导性土地利用技术准则制定。发展许可分为经常性用途许可和特许用途许可。其发展许可依据法定图则的要求分为通常性许可(也称为经常性许可)和特许性许可。经常性许可可以不通过规划部门的审批即可直接使用土地,用地部门可直接办理用地手续; 特许用途许可必须经过原规划批准部门的认可才准许使用土地(或变更土地用途),用地部门应根据规划部门的许可办理用地手续。
7. 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包括行政区域范围,总土地面积,总人口与人口密度,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地形特点与土地类型,水源与交通条件; 主要经济部门与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 土地资源特点与优势等。
(2)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趋势主要是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人口和土地的变化情况、基本经验和教训,以及今后土地利用发展变化趋势。
(3)土地资源数量分析
包括已利用土地如耕地、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等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