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816土地利用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德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德国规划体系的特点是“强大的法律规范加上分散化的决策机制”。中央级只有普遍通用的立法指导原则,立法规范包括联邦地区规划法典和联邦建筑法典。德国相关规划法律条款规定:低层次规划必须服从高层次规划、下级规划必须服从上级规划、同级和同层次的专业规划必须服从整体的区域规划和发展规划,所有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法律效力。这些规范规定了州级区域规划工作和地方级城市规划等的立法原则。

2. 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分为省级规划、区域规划及行政地区规划。省级规划对区域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区域规划对地区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和指定一些面积的利用方式。地区规划的主旨是为自然资源部各项计划确定适当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3. 水运用地规划

【答案】水运用地规划是指利用天然航道或者疏通改造的航道,在需要而又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灌溉为主的大型渠系以发展水运而进行的规划。在规划时,应进行水系的全面考察,根据流量、流速、水深、河床宽度和客货流向、运量等因素,确定水运工具、水运能力和相应的码头、船闸、导航设施等规划方案。

4. 公众参与技术方法

【答案】公众参与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规划宣传、增加公众参与的途径等。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对象包括土地规划专家、设计专家,用地单位,涉及的社会、经济、自然问题方面的专家学者、规划区域的政府部门以及区域的群众。宣传可以普及土地规划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公众对微观规划层面的认识,拓宽公众参与的广度。职能部门必须尽可能全面考虑:从与个人或社区的交流到与公众共同参与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共同分享信息。

5. 自然保护区

【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资源、改善自然环境,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植物栖息生长地及其他自然历史遗址和重要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别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 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

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6.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按其体系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7. 土地整理

【答案】土地整理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广义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狭义土地整理指农地整理,土地整理包含土地开发、土地复垦。

8. 人地协调理论

【答案】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己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理论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理论。由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己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人化了的自然界。

9. 土地利用率

【答案】土地利用率是己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等。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复种指数。

10.日本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日本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制定国土利用计划; 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计划:管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限制; 全国土地交易申报劝告制度; 关于闲置土地的措施等。日本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包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国土利用计划、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和部门土地利用计划几大类。

二、简答题

11.简述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构成与存在的问题。

【答案】(1)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构成

①按行政隶属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域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和乡

(镇)五个层次按行政区域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和乡(镇)五个层次。其中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属于战略性、政策性规划; 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政策性规划的范畴; 地(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就其深度而言应属于政策性规划范畴,它是由省级规划向县级规划的过渡层次; 县(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重在定性、定量、定位的落实,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规划的最低层次,属实施型规划,规划成果以规划图为主,为用地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②按规划性质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规划性质可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三种。

③按规划期划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按规划期限,可将土地利用规划划分为长期、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其中,中期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实际上是长期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规划,称为中期土地利用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如果不特别加以说明,一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即指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2)现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全国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没有突出重点,不宜面面俱到。

②对省(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地域分区,没有淡化地域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控制功能太突出,土地利用政策的区域差异没有显现出来。

③县(市)级规划,指标过细过全,重点不突出。在土地用途的定位控制上,县级规划的范围还比较大,比例尺较小,难以确定具体地块的具体用途。

④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过程中,把用途划分得过细,没有考虑用途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⑤较少编制跨行政区的自然区和经济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来看,各地区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土地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制约。这种联系和影响往往是与行政区划不相吻合的。

12.分析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常用下面三种方法:

(1)动态分析法

即利用不同时间或多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总结,来分析某个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这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①利用语言阐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

②利用列表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

③利用绘制图形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进行动态变化分析。

(2)指标对比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