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652土地规划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652土地规划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一) ... 2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652土地规划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二) . 11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652土地规划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三) . 21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652土地规划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四) . 29 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环境与测绘学院652土地规划学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五) . 38

一、名词解释

1. 公众参与形式

【答案】公众参与形式是指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通过参与来达到各项目标并且实现各种目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准备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公众参与形式包括以下四种:无公众参与形式、传统式公众参与形式、半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公开式公众参与形式。

2. 人地协调理论

【答案】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己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理论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理论。由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己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人化了的自然界。

3. 公众参与

【答案】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众、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有目的的社会行动。它是一个连续的双向地交换意见过程,以增进公众了解政府机构、集体单位和私人公司所负责调查和准备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做法与过程。“公众参与”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 它通过政府部门和开发行动负责单位与公众之间双向交流,使公民们能参加决策过程并且防止和化解公民和政府机构与开发单位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冲突。

4. 居住用地

【答案】居住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和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绿地。居住用地包括两类,“一类居住用地”是指独立式住宅集中、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并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独立式住宅的层数基本是3层或3层以下。“二类居住用地”涵盖了分布广泛的以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居住建筑为主、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该类用地在全市分布广泛,在居住用地中占主导地位。

5. 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称国家投资项目,是指由中央政府批准和实施,并且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国家投资开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国家,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6.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主体的一个多层次的规划体系。按其体系可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详细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跨行政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按《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上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简答题

7. 简述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

【答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程序分为七个阶段: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阶段; 项目入库阶段; 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 项日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的编报、审查,年度项日投资计划和预算草案阶段; 项日实施阶段;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后评价阶段。

(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阶段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和执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是搞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前提。

(2)项目入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涉及项目识别、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三方面内容。

①项目识别。项目是连接国家发展计划、部门战略或地区发展战略与具体的投资行动的桥梁,是实现宏观政策导向以谋取经济发展的国家行为与微观自主决策的单位或个人的投资获利行为相对接的媒介。

②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识别结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对项目特性取得更加正确的认识,要重新审查项目目标,进一步权衡各方案的投资、成本和效益,按照更加精密的方法进行技术、经济、机构、财务、社会、环境方面的分析,明确回答项目意向是否可行或是在什么条件下可行。

③项目评估。项目评估在项目管理程序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项目决策前的最后一个环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评估是指在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专家团评估等方式,在项目实施前对与项目有关的技术、管理、财务、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项目的最后决策提供依据的工作过程。

(3)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阶段

《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国土资源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符合规定要求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备选库); 并通知有关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申报单位,按规定要求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省(区、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核,将审核同意的项目排列优先顺序,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对上报的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进行审查,符合有关规定的,纳入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初审库)。

(4)项目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的编报、审查,年度项目投资计划和预算草案阶段根据国土资

源部第226号文件的要求,中央承担项目的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由部整理中心组织编制,报国土资源部。地方承担项目的投资计划与预算建议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并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上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

(5)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是项目程序中重要的一环。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在项目实施工程中接受检验,只有顺利实施的项目,才能实现其预期目标,为各参与者带来利益,从而促进或带动经济的发展。

(6)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竣工验收是指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项目验收委员会(项目验收组),以批准的项目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文件,以及国家(或部门)颁发的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为依据,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续,在项目建成后,对项目的总体进行检验和认证(综合评价,鉴定)的活动。

(7)项目后评价阶段

项目评价不是竣工验收,而是在建设工作结束后,项目进入经营期时所进行的综合分析工作,因此也叫做后评价。后评价的目的是广泛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运营情况和可能的发展前景,与原来的预计进行对照分析,分析项目建设成功或失败的各种原因,总结得失,为将来的项目识别、准备、实施和经营提供经验教训。

8. 分析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常用下面三种方法:

(1)动态分析法

即利用不同时间或多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总结,来分析某个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这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①利用语言阐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

②利用列表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

③利用绘制图形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进行动态变化分析。

(2)指标对比分析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指标体系,从纵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或横向(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来衡量社会、经济某项指标的高低、好坏、变化的快慢及程度等,或来衡量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果好坏程度等。这种方法通常也采用语言表述对比分析、列表对比和绘制图形对比几种形式进行分析。

(3)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即对于某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利用计算出的具体数量来衡量这些指标的程度。如土地开发程度、土地经济效益等都可以利用计算出的具体数量做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即对于某些指标不能具体量化,只能用语言给以定性的表述,如对生态条件改善的描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