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612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学
【答案】政治学是指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本质上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学就是研究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关于政治学的这一定义表明:
①政治学以政治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②政治学以探求政治关系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仟务;
③政治学是一门科学,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必定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巨大的指导作用。
2. 政治学
【答案】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从狭义的角度看,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就广义而言,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应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指导性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力一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
3. 政府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公共物品不具有明晰的产权,也不具有消费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享有它的利益。除了“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基本属性以外,公共物品通常还具有规模效益特别大、积极的外部性、初始投资量巨大等一些特征。典型的市场行为主体一般不愿意向社会提供者物品,而这些物品又往往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要求政府承担起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
4. 总统制与议会制
【答案】(1)总统制又称总统共和制,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制首先出现在美国,后来为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所仿效,如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埃及等。
(2)议会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议会共和制:
①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因此被称为“虚位”君主。不过,君主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国家权力的运作程序中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礼仪和形式上仍在国内、国际的国事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荣耀和尊敬。
②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西欧的共和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亚洲的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
5. 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
【答案】立法参与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利。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把立法权赋予议会,但政府一般都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包括创议修改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这种创议可以是直接提出宪法修正案和法律的草案。如上所述,只有在议会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才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而在总统制的美国,总统和政府所拟定的法律草案,必须以议员的名义在议会提出,总统的立法参与权表现为指导立法,即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及各种专门咨文的形式提出立法纲领和计划。二是对法律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在公布法律的程序中体现的。如美国总统如不赞成某项法律,可以将否决意见书连同法案一起退回国会,但此种否决如果被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法律仍可生效。法国总统作为政府总政策的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将法律退给议会重新审议。
二、简答题
6. 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答案】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两者相互影响,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1)市场经济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基础条件。
①民主政治需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没有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公民不可能有谋生以外的时间和兴趣关心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因此,发展社会经济,提高国民收入,才能为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发展政治民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机会。
②政治民主的规则是市场经济规则在社会公共领域的运用,因此,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及其规则,是发展和完善政治民主的基础途径。
(2)政治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离不开政治民主的有力支撑。这是因为,民主的发展必然促使自由、平等、宽容、理性、诚信等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此外,政治的民主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7. 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的流变及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以来,国际政治权力格局的流变,经历了五个阶段,
它们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格局、维也纳体系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格局、雅尔塔体系格局和冷战后的体系格局。
(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格局
近代世界权力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17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①从国际层面看,神圣罗马帝国控制欧洲的局面己经走向衰落;
②从国家层面上看,民族国家称为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
③从决策者个人层面看,王权逐渐取代了神权,各国君主的国家主权意识增强,国际政治中的纷争更多地体现了决策者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主观意愿。
总之,此阶段是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阶段。
(2)维也纳体系格局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特点是西欧向世界各地的扩张。西班牙、荷兰、英国、葡萄牙等国均以各种形式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进行宗教文化渗透。欧洲扩张的结果之一是导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结果之一是导致了欧洲强国因殖民地等问题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激烈较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国际关系中形成了以法国、英国、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等占主导地位的多级格局。
(3)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格局
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欧洲强国之间从两级对峙到帝国主义战争的时期。大战结束之后,美、英、法等过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同德国的同盟国签订了合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至1922年,美英日等过在华盛顿召开会议,订立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和《九国公约》,从而确立了帝国主义战胜国的既得利益,使得世界上出现了暂时的和平。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德、意、日等过经济、军事实力的小断发展,打破了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所建立的平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格局彻底瓦解,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排列组合。
(4)雅尔塔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为标志,形成了战后持续四!-多年的雅尔塔体系格局。
①雅尔塔体系格局维持的时间比以往任何一个格局都长,经历了形成、分化和解体三个阶段,对其后的世界权力格局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a. 冷战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
b. 两大阵营的松动与分化;
c. 两极格局的解体。
②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几次大的格局转换相比,这次格局转换有不同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