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614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君主论

【答案】《君主论》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尼可罗·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其主要内容有: ①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看法。他在《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因此,君主必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像狐狸一样的狡猾。他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从事政治的人,必须要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方式来保持和维护自己的权力。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

②《君主论》还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马基雅维利主张为了实现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这一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③《君主论》关于人性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大量的论述,完全摆脱了伦理学对政治的限制,重新规定了政治活动的本质。马基雅维利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2. 压力集团

【答案】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资本主义社会压力集团具有政治社团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①压力集团数目和种类繁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政治生活中压力集团数目不断增加,不仅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而且有外国利益压力集团,不仅涉及社会的重大问题,而且涉及人们的生活爱好;

②压力集团活动范围广泛。压力集团起初的活动对象主要是议会议员,其活动大多集中在影响立法过程方面;

③压力集团相互之间利益对立,在政治活动中相互排斥。资本主义社会压力集团之问的这种对立和排斥,使得它们主要以压力方式影响政治;

④压力集团具有特定的法律地位。压力集团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国家往往给予压力集团以法律依据,并运用专门的法律加以管制。

3. 亨廷顿

【答案】塞缪尔·亨廷顿(1927.4.18-2008.12.24),美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他最著名的观点是有关于政治体系制度化的四个指标。按照西方政治学家的看法,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趋向,必须确立一个衡量座标。亨廷顿则特别强调政治制度化的作用。亨廷顿指出一种政治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可用四个指标来衡量:

①适应性,即政治体系能否应付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从而得以存活和延续;

②复杂性,即政治组织是否在结构上高度分化,并在功能上实施隶属关系明确、职责权限清晰的专门化分工;

③自主性,即政治系统能否独立于其他社会力量或社会活动而运作,程序合理,决策果断,令行禁止;

④内聚性,即政治体系是否具备共同意识,在总体上做到团结协作、步调统一。按照亨廷顿的理论逻辑,用上述指标来衡量,西方政治制度无疑是最完备、最成熟的理想模式。

4. 政治文明

【答案】政治文明是指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况和发展程度的标志,它是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相对立的范畴。

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文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文明,是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基本方略的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可分为政治民主化、政治公开化、政治法制化、政治科学化、政治高效化、政治清廉化六个层面。

5. 奴隶制国家

【答案】奴隶制国家最早产生于公元前40世纪初的埃及,是奴隶主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施奴隶主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特权地位和根本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掌握并享有一切政治权力,可以占有、买卖、甚至随意杀戮奴隶。而奴隶阶级则是被统治阶级,毫无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可言。

奴隶制国家一般是在血亲宗法的基础上,按照分封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他分封诸侯,管辖地方,国家是由这些诸侯的势力范围组合起来的。

在奴隶制国家,国家组织机构己初步形成,各种机构职位设置及其职能划分等也己有了明确的划分,初步形成了国家组织体系。奴隶制国家有两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内部职能,一是外部职能 奴隶制国家,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制的方式不同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它们所采取的统治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君主制(或称东方暴君制)、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贵族制等。

奴隶制国家所采取的形式,无论是把统治权力集中于一个人(君主),还是少数人(贵族),还是更多一些人(民主),它们的实质则是共同的,都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都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的阶级专政。

二、简答题

6.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的原则。

【答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当宣布宗教是私人的事情”。社会主义国家中宗教和政治是严格分离的,宗教是私人生活中的自我选择。

(2)不能简单地通过行政手段取消宗教。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用“左”的办法来对待宗教问题。认为这种“左”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同宗教的斗争,而且只会刺激信教群众的感情,加强他们的信仰。

(3)在国家中彻底实现宗教信仰自由。任何人都有充分自由信仰任何宗教,也有自由不承认任何宗教。在公民中间,完全不允许因为宗教信仰而产生权利不一样的现象。

(4)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无神论宣传。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保持自己世界观的纯洁性,还要逐步提高劳动群众对宗教的科学认识,逐步使劳动群众从宗教偏见中解放出来。为此必须进行无神论宣传,向群众说明宗教存在的根源。但是,无神论宣传要服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不能严重地伤害宗教界人士的情感和利益。

7. 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主要有哪些代表性观点?

【答案】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相对应的一些对于政治的看法,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①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从道德到政治的内外统一逻辑。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

②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夕,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国,提倡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

③亚里士多德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 但它从哲学思辨出发,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没有深刻地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①中国法家主张政治之道的主要内容应是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韩非认为政治就是用权;

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政治的目的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是玩弄权术;

③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主要指的是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把政治归结为权力或以权力为中心的活动,涉及了政治的核心内容,但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同时,它仅从权力的意义上解释政治,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对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