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校园网

【答案】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校园网是一个宽带、具有交互功能和专业性很强的局域网络,所以应具有教务、行政和总务管理功能。校园网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多媒体演示教室、教师备课系统、电子阅览室以及教学、考试资料库等,能够在网络上运行。如果一所学校包括多个专业学科(或多个系),也可以形成多个局域网络,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起来。

2. MUD

【答案】MUD 是9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因特网上流行起来的多用户异步通讯系统,MUD 代表虚拟的多用户空间。

3. 虚拟教室

【答案】虚拟课堂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实时的网络互动课堂,通过远程音视频授课,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培训的学习效果,更是满足了用户大规模培训的需求,全面提升培训效率,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网络培训体系。其系统基础主要由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构成。在这方面,展视互动虚拟直播课堂技术走在行业前沿,能够轻松实现超万人实时在线培训、学习互动与交流。

4. 教育传播

【答案】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简答题

5. 项目管理的精髓是什么? 应包括哪些主要管理内容? 假如你是课题负责人,你将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 试提出你的项目管理方案。

【答案】项目管理是指对教学设计和项目开发过程的计划、监督与调控。

(1)项目管理的精髓

在商业管理领域,项目管理的精髓在于实现最佳的投资回报; 以此类推,在教育技术领域,项目管理的精髓在于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以便于充分利用教学(学习)资源,发挥有限教学(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

(2)项目管理的管理内容

①项目的计划;

②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

③项目管理的组织;

④质量管理;

⑤风险管理。

(3)如何有效地进行项目管理和管理方案

项日管理与传统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项日成员可能是新的临时成员; 项日管理者常常缺乏对成员的长期权威; 项目管理者通常具有更大的控制权和灵活性。

项目管理是指对项目开发过程的计划、监督与调控。以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为例:

①对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项目的计划:包括定义项目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

②对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包括开发过程的跟踪、建设、质量监控和进度控制;

③对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项目管理的组织:项目管理委员会、项目管理小组、项目评审小组、软件资源产品开发组;

④对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质量保证计划、严格评审制度、在各个阶段都要评审;

⑤对网络资源库的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事先考虑各种风险,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然后进行有效的风险监控.

6. 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答案】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受很多学科相关理论的影响,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逐渐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系统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系统论包括系统科学和系统方法两部分。

①系统科学

系统科学是从现代工程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中抽象处理的共同理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学科。系统科学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使人们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摒弃了那种静止、孤立、僵化的眼光去看待运动的、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观点; 改变了那种企图把复杂系统分解为互不相关的简单系统,再用简单系统来解释复杂系统的传统习惯。教育技术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合理运用为出发点和归宿,把系统科学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从而促进了教育技术中的各个分支的融合,并直接孕育了教育技术学。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②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

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上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许多教育技术研究者一直致力于系统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的研究。到70年代,山于系统方法在教学媒体设计、个别化学习过程设计和教学系统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得媒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和教学设计三者综合为一个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整体教育技术领域。

(2)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传播是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解释教育现象,探索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教育技术学的一个传统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的归纳。由于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3)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沦基础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由于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育技术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显然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即学习理论应当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4)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是教学技术学的理论基础,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特别显著,是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与学习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要运用教育技术的思想解决教育问题,不但要有正确的学习观,还要对教学过程的性质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后者是教学理论要着重研究的内容,同样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

7. “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 )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答案】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要想在其中找一条具体的信息,犹如大海捞针一般,因此有人感叹“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data )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1)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现象关键是没有掌握网上信息资源的搜索方法,具体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网络中的数据资料没有有效而及时的转化为有用的知识。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