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0206社会保障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案】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信托型
当前国际上企业年金基金的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信托型、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四类模式各有优缺点,而信托型是当前国际上的主流模式。我国的信托型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在参照国际主流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基础上构建的。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分为两类:法人受托机构和企业年金理事会,法人受托机构是依据我国法律建立的法人机构,而企业年金理事会是由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依托本企业年金计划存在的自然人的集合。法人受托模式吸收了公司型或基金会型的优点,而年金理事会模式吸收了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势。因此,当前我国的信托型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在吸收国际上信托型、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点,避免各自缺陷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
(2)企业年金财务机制:完全基金积累制
完全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逐渐显现出入不敷出,财政不堪重负的弊端,从而宣告现收现付制的失效。因此,实行以基金积累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年金制度自然地成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企业年金制度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在明确职工年金缴费的产权、提供工作和投资激励的同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一时期,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也从以社会政策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政策为主。
(3)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个人账户制
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包括公共账户制和个人账户制,公共账户制只能与待遇确定型计划结合,以实现适度的代内收入再分配; 而个人账户制主要与缴费确定型计划相结合,可以实现个人缴费与受益的制度性关联,增强个人缴费、监督的积极性,并使年金基金具有可携带性。
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统一实行个人账户制管理方式,这意味着:一方面,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积累属于个人产权,具有可继承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挪用职工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资产; 另一方面,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基金在退体前依法“锁定”,职工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的,不得从个人账户中提前提取资金。
(4)企业年金计划类型:待遇确定型与缴费确定型相结合
按给付刚性,企业年金计划可以分为待遇确定型计划、缴费确定型计划或二者混合。混合计
划是在缴费确定型基础之上,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决策权由职工让渡给企业,也意味着企业将为年金基金投资风险承担责任。
(5)企业年金计划举办方式:自愿型
企业年金计划举办方式因各国法律规定不同,可以采取强制型和自愿型。如英国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实行强制型,美国的私人养老金制度采取自愿型。在我国,是否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是企业自愿行为,由企业和职工共同协商决定,这可以进一步实现职工参与企业的效益分配与管理,能将企业与职工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6)企业年金计划管理方式:完全市场化
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作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为企业年金制度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给予计划参与者税收优惠,在遵循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基金营运实现自我平衡; 另一层含义是,政府只对基本保障项目进行管理,并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其他项目交给非盈利性机构或商业机构负责。政府的职能只限于进行法律监督、业务指导和最后担保,并不直接参与经营。我国企业年金计划实行市场化管理方式意味着,政府监管机构的职能是拟订规则、依规监管; 委托外部管理服务机构进行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管理,包括基金筹集、投资、给付和账户管理等职能,市场化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竞争性领域的积极作用,提高企业年金基金运营效率。
2. 比较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的异同。
【答案】慈善事业的三大支柱是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失业和民办慈善事业。宗教慈善失业是通过宗教团体组织的慈善活动; 官办慈善事业可以理解为由官力组织却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 社会保障活动事实上还有由民间人十自发举办的各种慈善活动即是民办慈善事业。
(1)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和民办慈善事业三者的相同点
①三者都是社会保障处于慈善事业时代时的具体形式,是慈善事业时代的三大支柱。
②产生的社会背景相同,都是不发达的农牧社会,生产力水平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对统治者而言开拓疆土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尽管需要者众,但能提供帮助者少。
③特色相同,三者都是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和财力,并非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从而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助活动。
④历史意义相同,虽然三者的层次很低,却说明了人类社会对社会性保障机制的需要,以及互助和他助的道德基础,并提供了某些可行的解贫济困方式和手段,具有它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启迪。
(2)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和民办慈善事业三者的不同点
①官方的介入程度不同:三者中只有官办慈善事业是官方直接介入,组织实施的救济活动。 ②历史地位不同:宗教慈善事业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不仅是在为社会保障提供思想渊源方面,而且宗教慈善事业的活动直接为社会保障提供着制度示范作用,到现在在许多国家,宗教慈善事业都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补充。
③中西方的差异:中国,官办事业源远流长,因为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皇权至上,宗教在社会的影响一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势力不大,贫弱社会成员对救灾济贫的需要职能靠官方来满足。
而在西方则盛行的是宗教慈善事业。
3. 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如何?
【答案】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
(1)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的区别
①性质不同
员工福利属于企业或社会团体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是举办单位的内部事务; 而基本社会保障则属于社会政策范畴,是政府主导并由公共机构或社会团体举办的公共事务。
②受益范围不同
员工福利只面向举办机构的员工; 而基本社会保障则是一个开放的、稳定的系统,面向所有需要的社会成员。
③内容不同
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内容都是由相应的法律明确规范的,在实践中并不具有灵活性,设置的项目也是有限的,大众化的; 而员工福利却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员工的需求,选择个性化的福利项目,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制度安排,从而使福利的内容更加丰富并具有灵活性。
④目标不同
企业或社会团体举办员工福利,最终目标无疑是确保举办者利润的最大化; 而国家法定的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出于社会公平与正义,旨在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获得保障并不断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评价二者的指标体系截然不同。评价员工福利的优劣是成本核算和工作效率; 而要评估基本社会保障的好坏,则主要是看公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及对未来的信心。
⑤调节机制不同
员工福利的基础与实质是举办者对内部资源的调配,必须遵守市场规则,服从于市场竞争规律; 而基本社会保障的实质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和政府的干预,服从社会需要。
此外,无论在资金来源、实施规模、实施方式还是福利水平、功能作用等方面,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均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许多学者将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视为两个完全分割的范畴。
(2)员工福利和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性和联系
①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协议,开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得到了广泛认同,即企业要在保证员工的生产条件、休息场所、健康安全等方面负责,企业或社会团体承担的福利责任进一步引起重视,进而使员工福利事实上具有了越来越大的社会功能,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休系中占据更加显著的位置。
②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直接承担的责任会适度化,强调责任分担意味着政府责任会减轻,从而需要寻求替代者,需要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努力。员工福利对政府主导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来说,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是补充保障的重要内容。因此,员工福利应当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且必要的内容,企业改革和剥离企业办社会的功能,并不是企业放弃社会责任和拒绝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