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保障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1)以家庭保障为基础,以农村居民为对象,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保障项目和保障标准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2)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多渠道筹集,以个人和集体为主。

(3)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既要保障全体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又要调动他们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和履行社会保障义务的积极性。

(4)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生活服务、政策扶持相结合。

(5)政府组织、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在制度建设,并与农村各项政策相衔接。

2. 如何看待经济学与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政策选择的影响?

【答案】现代社会保障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制度安排方面受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是日益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动用的经济资源构成了经济领域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越来越合理的经济政策; 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保障的发展亦对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等的影响日益重大。

(1)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理论贡献

①中外社会保障发展实践进程已经揭示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其实是一种社会价值的选择,而经济学中的选择理论则充当着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

②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一个特别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于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方法。

③经济学对社会保障的第三个理论贡献,是经济学特有的视角为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确保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选择从空想主义进化到理性发展阶段。

(2)为何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产生重大影响

不能简单地看成是经济学者对社会保障给予了空前的重视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己在客观上越来越大地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所致。当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规模很小的时候,它只不过是政论家、神学家与慈善家关注的问题; 而当社会保障变成一种国家制度安排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时,经济学界的关注就日益显得至关重要了。

(3)客观评价经济学或经济学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在充分肯定经济学是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及政策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石,以及经济学所揭示的普遍原理与方法对社会保障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同时,还应当认识到,经济学无法完全包容社

会保障理论,因为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并不相同,从而绝对不是社会保障的全部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强调重视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地位的同时,不能用经济学替代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理论也不能简单地被视为经济学的分支。否则,就会忽略社会的、政治的乃至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等因素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影响,进而将经济效率问题绝对化,这绝非是社会保障理性而合理的选择。

3. 简述社会保障的目标。

【答案】社会保障的目标主要包括:

(1)基本目标

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2)深远目标

从长远来看,社会保障有着更加深远得多的目标,并非仅仅同贫困作斗争。社会保障的宗旨应在于维持一定的生活标准和质量,坚定个人的安全感。特别是经济的日益繁荣并不能证明逐步削弱社会保障是合理的,而是恰J 洽相反。

(3)较高目标

技术的进步使人产生新的恐惧,个人和家庭行为的变化使社会成员产生对社会改进的新的要求。在将来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中,预防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会保障在完善其措施、体系的过程中,应把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作为基本目标,并把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作为较高的目标。

(4)确定社会保障的目标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各个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如何确定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有能力通过社会保障措施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只能把目标确定在现实的、能够保证绝大部分居民生活安全的层次上。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能考虑以社会保障的制度形式,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4. 简述职工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答案】为了维持基本养老制度的正常运行,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领取设立了一定的条件。每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都会对养老保险金的申领资格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绝大多数国家规定的给付条件都是复合型的,即要享受养老保险金必须满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格条件:包括年龄条件、缴费条件和其他条件等。

我国规定在享受资格方面,除有特殊规定外,现行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要具备的条件有两个:

(1)达到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退休年龄是: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女干

部55周岁。

(2)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内并且参加保险缴费期限满巧年。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时的养老金包括来自社会统筹基金中的基础养老金和来自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两个部分. 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二、论述题

5. 试述我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答案】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许多基础与条件,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最重要的基础与条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运行机制的逐步优化。

(1)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相协调和配套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互补的。从社会保障的产生来看,它是同工业化与生俱来的; 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而行的。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力一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有利于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又有助于调节经济资源的配置,尤其对资源存量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没有社会保障及其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对企业实行破产、兼并和重组,难以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国企业深化改革碰到的最大难题正是出自这个方面)。因此,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远不是社会保障机构就能解决的,它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

(2)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社会保障的实质是物质保障,而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所以基金来源问题是社会保障核心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是台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基金来源的可持续发展,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拥有稳定的基金来源,并且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基金数量逐步增长,并能实现保值增长。基金来源可持续性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取决于社保基金投运机制是否完善。目前制约我国社保基金来源可持续性因素很多,主要有:①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大,基金积累和支出速度已经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口迅猛增加,养老、医疗保障支出大幅度攀升,国家和企业都感到不堪负担; ②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参加社保基金统筹企业和个人不多,基金来源渠道不畅; ③基金收缴缺乏刚性,有许多地方基金不能按时足额收缴,企业拖欠严重,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 ④监督一一制衡机制不健全,基金挤占、挪用问题严重; ⑤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难以实现,贬值问题严重。

(3)良性运行机制

良胜运行机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与条件。它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