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传播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共同特点如下:
(1)它们主要由信息构成,也就是由抽象的、意义性的精神内容组成。
(2)它们基本上是软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犹如一种气氛或氛围。
(3)它们是动态的,随着媒介信息和组织信息的传播,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会随之波动,产生一枝动百枝摇的连锁反应。
2. 试述受众的权力。
【答案】受众的权利是指作为信息传播接收者的受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享有的各项保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权利。根据我国法律和传播制度,我国受众主要拥有以下六种权利:
(1)选择权
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选择权是受众的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也是国际消费者联盟宣布的八种权利之一,在大众传播中,受众面对众多的媒介和信息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口味和自己所能运用的方式作出自由选择一一或喜爱或厌恶,或接受或拒绝,或阅听或观看,没人可以强迫。
(2)知情权
知情权是指受众享有知悉有关方面真实情况的权利。对于大众传播来说,受众有权要求大众传播媒介提供和通过传播媒介了解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获得的种种真实的消息情报,有权及时得知政府、行政机构等的有关公共信息和国内外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的事件。
(3)表达权
表达权是指受众“有权把他所看到的关于个人生活条件、愿望、需求和痛苦的真实情况告诉别人。凡是用恐吓或惩罚迫使他保持缄默,或剥夺他利用传播渠道的机会,就是侵犯了这项权利。”
(4)反论权
反论权是指当个人或集团遭到来自大众媒介或传播者方面的攻击和对自身利益、权利的侵犯时,有权要求该媒介划出一定的版面或时间供自己作自由公开的反驳,以便人们对事情真相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5)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运作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有察看并督促的权利,以免其产生不良后果。以往学术界理解受众的监督权,是专指“人民群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而新闻媒介则由党和政府来领导并监督。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定的一项权利。(6)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受众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公众利益、公众事务无关的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伤害的权利。任何人都有私生活,都有不愿让人知道的私事,也都希望不受打扰,有宁静独处的欲望,法律上也认为这种权利应受保护。
3. 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 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1)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imperialism )是在20世纪60年代反对“新帝国主义”的国际环境下诞生的。
“新帝国主义”,是指在战后许多殖民地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的条件下,帝国主义的扩张战略由军事手段和直接的殖民统治为主,转向以经济和文化控制为主的变化。如果传统的帝国主义属于军事帝国主义,那么“新帝国主义”则属于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2)文化帝国主义是现代帝国主义总过程的一部分,概括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①它是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而进行的扩张过程。
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而实现的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那么,这种文化扩张很明显主要是通过信J 急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
不少学者也把文化帝国主义称为“媒介帝国主义”(mediaimperialism )。在探讨媒介帝国主义时,人们更关注两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一是跨国传播媒介的高度集中和垄断,二是由这种垄断体制所形成的信息单向流通所产生的文化后果。
二、论述题
4. 试论中国当代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
【答案】文化体制改革,主要是对文化部门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及其管理方式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文化产业的生产力,从而发展、繁荣我国的文化产业。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认识到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突破体制性障碍,获得进一步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转变单一结构,建立多元化、多层次传媒产业结构。
①我国传媒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始终没有从根本卜解决传媒产业单一结构的问题,这己经严重束缚了我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传媒业的单一结构突出表现在传媒产权结构单一和传媒产业结构单一两个方面。
a. 单一国有产权结构。
传媒是我国党和政府的,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引导舆论的重任,一直以来属于国家所有。传媒市场改革以后,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媒体实行企业化经营,这些媒体也就蜕变
成了名副其实的国有企业,存在着单一国有产权结构的严重缺陷,即传媒产权虚置,产权主体缺位。
b. 单一产业结构。
我国传媒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传媒产业链的各单元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媒介之间缺乏整合,传媒市场上现存的所谓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出版集团都是单一媒介集团,还没有形成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媒介集团出现。
②产权体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影响传媒发展的产权等问题,建立健全传媒产业体制与所有制结构。通过不同手段对经营性传媒产业和非经营性传媒产业进行多元化改革,促进传媒业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合作,使媒体最终实现外部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内部完善的组织结构。
(2)破除传媒产业的投融资政策限制,拓宽投融资渠道。
①拓宽投融资渠道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做保证,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我国传媒业进入产业化发展轨道以来,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相继建立。资本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媒集团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来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和引进人才; b. 由于国家加快传媒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改革步伐,国家财政对许多传媒经营机构“断奶”,所以传媒业融资渠道较窄,主要依靠集团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循环。
因此,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制,提高投资融资效率对于传媒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②文化体制改革中对投资渠道的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渠道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加速对现行传媒产业的投资融资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拓宽传媒产业的融资渠道,除了国有资本外,传媒企业在上市融资、吸收体制外资本方面会有所作为。
a. 推进传媒企业的整体上市。
传媒企业投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证券市场融资。传媒企业在证券市场除了具有融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加快媒体的转制进程,即由事业体制向现代企业体制的转变。
b. 积极吸收体制外资本。
积极吸引体制外资本也是传媒加快投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体制外资本主要指境外资本和民营资本。口前,我国传媒业在利用外资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尤其是在报刊领域,但是利用外资的力度和层次还有待于提高。
(3)改变“管办合一”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①我国传媒业管理体制现状
我国传媒产业宏观管理体制中最为典型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这种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就是政企不分,政府对传媒企业行政干预过多,造成我国传媒产业管理中“管办合一”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