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连续型随机变量
【答案】连续型随机变量:变量可以在某个区间内取任一实数即变量的取值可以是连续的。
2. 质量相关,品质相关
【答案】质量相关,指一列变量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型数据,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类性质变量,欲求两者之间的直线相关,多用于量表和题项评价,包括点二列相关和二列相两种。
3. 研究的质量
【答案】研究的质量:指一个研究在设计、实施和分析过程中防止和减少系统误差(偏向)及随机误差的程度。
二、简答题
4. 对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事后比较,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事后比较,其中主效应的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原来相同,但出现交互作用的时候进行比较,则包含事后整体比较与事后多重比较两种情况,有几点需注意:(1)二因素方差分析主效应显著后,不一定要进行事后多重比较;(2)多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后,对主效应必须进行事后比较;(3)交互作用的事后比较,包括对限定条件的主效应整体比较,以及达到显著性水平后对限定条件的主效应的事后多重比较。
5. 简述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答案】(1)点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替总体均数,以S 作为估计值,即直接用样本统计量计算即可,如“样本均值=各个样本值的和/样本容量”。
(2)区间估计就是建立一个估计总体参数的区间:上述得到的点估计值为中心,以误差界限
,X 是点估计值。那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计算误差界限了,简称为半径,即(X —ME ,X+ME)
ME 。
步骤:①设立置信水平=1-a,a 为显著性水平,a 常取0.1,0.05,0.01。
②确定问题所给的条件,选择相应的概率分布。如用大样本区间估计总体均值,则用正态分布;若总体标准差未知,小样本且总体正态分布的话,就要用t 分布了。)
③确定了概率分布种类后,计算ME 。ME=临界值*标准误。
由于区间估计一般是双尾的,因此临界值用“z(a/2)”,a 为显著性水平,查正态分布表下的临界值表;
,注明置信度1-a 。 ④建立置信区间:(X-ME ,X+ME)
6. 思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案】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定性分析是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的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进行心理教育科学研究,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和测量方法,而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的定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心理与教育科学中的任何现象、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心理与教育科学研分在搜集了研究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加工整理后,就要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揭示心理和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总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既要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又要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基础,互相补充。
7. 因素分析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答案】(1)因素分析的步骤有:
①数据适当性考察和因素数确定;
②求解因素模式;
③因素的解释和命名——因子旋转;
8. 前言应该包括哪些不可缺少的信息?
【答案】前言是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陈述研究问题、解释所要验证的理论、表明研究目的的重要性,提供研究问题背景说明。
前言在行文时可以用“引言”、“问题的提出”、“文献回顾”、“研究假设”、“背景假定”等标题,不同的研究报告前言所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是否用小标题也可斟酌,但均需要讲清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领域内的研究状况等内容。
(1)研究目的是说明所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要探讨的方向,即进行此项研究有何价值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较常见的研究目的有验证理论、澄清过去研究的矛盾,或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撰写时,需要较详细地说明研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对研究的目的可以只作简单明了的叙述。
(2)研究问题是具体地指出要研究的问题所在,是针对研究目的所列出来具体的问题。通常一个研究目的会引申出数个研究问题。
(3)文献回顾是对以往研究的述评,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说明与总结。文献回顾是一个较长的部分,在学位论文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文献回顾的目的是评价课题和发展课题。
9. 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对于假设检验,其检验统计量的异常取值有2个方向,即概率分布曲线的左侧(对应于过小的值)和右侧(对应于过大的值)。
一般情况下,概率分布函数曲线两侧尾端的小概率事件都要考虑(即双侧检验)。如果事先有把握确定其中的一侧不可能取值,则仅需对另一侧的小概率事件进行检验即可(单侧检验)。
在用“查表法”进行统计推断时,基于单侧小概率事件检验的临界值表称“单尾表”,基于双侧小概率事件检验的临界值表称“双尾表”。除t 分布临界值表是双尾表外,大多数的检验临界值表均为单尾表。
在显著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例如
进行统计推断。
在统计软件(如SPSS 或SAS 统计软件)给出的计算结果中,已标注出所计算的相伴概率是单侧还是双侧,对应于上述的单尾表和双尾表。
10.撰写研究报告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目的是信息交流。通过及时规范的报告,可使研究为他人所知,展现研究的价值与功能,有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交流。报告中提供的研究方法信息,可以让其他研究者评价研究的质量,也可以使其他研究者重复研究和发展该研究,促进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报告还反映研究的水平、价值以及研究者的严谨态度。
,对于单尾表,单侧检验时仍使用进行统计推断,进行统计推断,
双侧检验则用双侧检验则用/2进行统计推断;对于双尾表,单侧检验时改用
三、综合题
11.比较传统心理物理法和信号检测论的特点。
【答案】(1)传统的心理物理法主要有极限法、平均差误法和恒定刺激法三种。
①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刺激法或差别法。极限法的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回答是否有感觉。刺激的增减应尽可能的小,目的是系统的探求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注意递减、递增系列是交替进行的,数量一致;每个系列的起始点也不一样,以免被试形成定势。
②平均差误法,又叫调整法,均等法。是实验者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客观上一般不可能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完全一样,于是每一次比较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多次比较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