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固定因素

【答案】固定因素:指该因素在样本中所有的可能的水平都出现了,该因素的所有可能水平仅此几种,针对该因素,从样本的分析结果可以得知所有水平的状况,无需进行外推。

2. 皮尔逊积差相关

【答案】皮尔逊积差相关,适用于两列等距(及以上)数据,且要求数据总体呈正态分布,是考察线性相关关系的最常用方法。

3. 统计量

【答案】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有一套符号表示方法。

二、简答题

4. 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为了能对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测验分数不是了解学生的唯一资料,为正确了解其心理特质尚需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倘若使用确切的分数,应说明这些分数不是精确的指标,而是我们对某人真实分数的大体估计。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5. 如何进行实验型个案研究?

【答案】实验型个案研究是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严格控制的条件来操纵自变量,从而观察实验处理对行为变化的影响。实验型个案研究的设计可通过A-B-A 和多重基线进行。

(1)A-B-A 设计,是在不同实验处理的条件下,对单个被试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

策略。在A-B-A 设计中,首先在A 阶段观测行为发生的频率,并作为基线。在B 阶段,施加实验处理,在实验处理结束后,继续观察并记录行为的变化作为第二个A 阶段。

(2)多重基线设计

多重基线设计假设,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被试)在引入实验处理之前都有不同的基线期。当行为A (被试A )正在接受实验处理时,行为B 或C (被试B 或C )仍处在于基线状态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前仍保持稳定,并随着实验处理的引入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因而可以得出实验处理和行为改变之间的关系。

6. 试比较百分位数和百分等级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答案】百分位数亦称百分点,常记作其中的m 表示百分比,的含义就是次数分布中相对于m 百分点的原始分数,即有m%的数据低于该数。

百分等级常记作PR ,和百分位数刚好相反,它表示某原始数据在分布中的百分位,即次数分布中低于该原始分数的数据百分比,常用在测量中解释测验分数。未分组情况下百分等级分数的计算公式如(10-6)所示,其中R 为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列的等级,N 为数据总数。

7. 主成分法和公因子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主成分法和公因子法的主要区别是:

(1)当公因子方差为1时,主成分与公因子实质是一样的;

(2)随着变量数的増多,主成分与公因子法的差异变小;

(3)当样本量很大时,最大似然解精度有明显提高。

(4)两种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因子分析的目的和对变量方差的了解程度。主成分分析法适用于用最少的因子最大程度地解释方差,或特殊因子带来的方差很小;公因子分析方法确定数据结构但并不了解变量方差。

8. 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

幼儿游戏方式选择的数据表

【答案】因为为小样本,所以采用检验

(1)建立假设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值

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3)自由度为df=(2-1) ×(2-1)=1,比较计算得到的

值与临界值的大小拒绝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9. 举例阐述信号检测论在测量感受性方面的优势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信号检测论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受部分。信号检测理论将被试的感受性和辨别力分离出来,是对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的重大突破。

信号检测理论是信息论的分支,应用了信息加工原理。因为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可以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因此可以对它进行分析,这个理论还可以加深人们对感受系统的理解。信号检测理论引入心理学,解决了传统心理研究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把被试的反应倾向和辨别力区分开来。同时实验表明,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痛阈提高了,并不意味着痛觉感受性的下降,而常常是由于改变了极痛标准而造成。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理论的数学基础。这个理论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把操作者的感觉敏感性和反应偏向分开,为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

异常症状既可以出现在病人也可以出现在正常人身上,医生最初的任务是做出“是”或“不是”的决断。一部分研究者则关注更具体的诊断问题。对痛阈的新的认识否认了传统认为痛阈的提高是由于痛感觉的减轻所致。事实上,被试的感觉辨别力始终没有多大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他的痛阈报告的标准。

(2)工程心理学中的应用

在复杂的人机关系中,警戒操作是工程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警戒是指操作者在相当长时间内,对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信号的觉察并做出反应的持续准备状态。对警戒衰退所做的信号检测论分析表明,应该把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两者结合起来,还应把感觉敏感性和反应偏向分开处理才能说明警戒下降的真正原因。

(3)认知研究中的应用(短时记忆,再认记忆的研究)

除了在感知觉方面的研究外,信号检测论还可应用于再认记忆研究中,在再认记忆中,被试所面临的操作实际上是检测当前的刺激(可能识记过,也可能未识记过,既可能是信号,也可能

,将它同记忆痕迹进行“匹配”,作出“是”或“不是”的反应,这一操作可以看作是典型的信是噪音)

号检测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