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布趋势度量

【答案】分布趋势度量,对数据分布的形态(如是否对称、偏斜程度等)作的度量和判定,主要包括偏度和峰度两方面。

2. 二项分布

【答案】二项分布:是n 个独立的是/非试验中成功的次数的离散概率分布,其中每次试验的成功概率为p 。

3. 元分析

【答案】(1)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二、简答题

4. 阐述线性回归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答案】(1)回归分析给出了变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它通常会区分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即用一个数学关系式反映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预测关系;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该数学模型限定自变量的取值从而实现对因变量变异的控制。最简单的回归分析即一个自变量与一个因变量的一元回归分析;若是多个自变量,则称多元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函数关系的形式,回归分析又分为直线回归和曲线回归。

(2)回归分析中建立回归方程和回归方程的检验两个步骤是最基本的内容。

①建立回归方程

通常,建立回归方程就是利用最小二乘原理估计出回归方程中的各项参数,其思路是假设用回归直线去尽可能逼近所有的散点,则最优拟合直线应当使得所有各点距该直线的离差平方和(想想离差平方和的意义)最小。

②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的零假设是回归方程无效,实质是构造回归方差和残差方差的方差比统计量进行F 检验。

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回归自由度等于自变量的个数,即

差自由度

有2效;反之,则不显著,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并无实际意义。

的总自由度残检验的结果若分子的回归均方显著地大于残差均方,则认为回归方程r 显著或

5. 如何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答案】全面的文献检索都会使用到以下一些方法:

(1)计算机检索,一般是通过关键词进行,因此需要注意:关键词可能会随着时代而发生一定变化,有时变化还很大,选用正确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查全十分重要。

(2)手工检索,通过人工逐篇翻阅有关文献,主要是对计算机未能检索到的文献再次进行检索,因此,检索范围应尽可能的广,应包括专著、书、单行本、期刊、正式或非正式的论文、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以及各种私人交换资料等“逃逸文献”。

(3)从有关研究的参考文献中追踪查询,仔细查阅已经检索到的文献的参考文献,并根据这个线索继续进行查询。

(4)专家询问法,向该有关领域的专家、同事收集相关信息,特别是对一些基本内容符合要求,但报道不详细的文献如摘要等,应通过与作者联系获得元分析所必需的信息。

6.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在自然情境中寻求意义和理解。质的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们的经验、行为和关于他们世界的意义。

(2)研究者是主要的工具。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主要工具。研究者是质的研究搜集和解释数据的最理想工具,因为只有人才能适应处于时刻变动中的研究关系,才能胜任复杂的、性质各异的资料分析。

(3)归纳的研究策略。质的研究以归纳的方式搜集和分析资料,从中建立概念、假设和理论。

(4)描述性的结果。质的研究的结果是从研究现场关系的描述中自然得出,以过程性描述展示研究者所理解的行为意义,以及依据描述得到结论或提出理论。

7. 各种非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统计方法及其评价。

【答案】非实验设计一般包括:

(1)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①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模式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为:

X O

X 是研究者施加的实验处理或者某种因素,O 是在施加实验处理后所测量到的结果,以评定该组接受处理后的效果。

②单组后测设计的评价

a. 优点:研究程序操作简单,为后续的真实验设计提供研究方向。

b. 缺点:缺乏对照组,除了实施的实验处理外,不能排除历史、成熟、选择等无关因素对后测成绩的影响,因此很难对后测结果进行解释,也就无法推断实验结果O 和实验处理X 之间的因果关系。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①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式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实验模式为:

在被试接受实验处理X 之前,先对有关的变量进行一次前测

在实验处理之后,再对有关的变量进行后测

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有:

a. 采用参数检验中的相关样本t 检验或z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b.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秩次检验。

c.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符号检验。

③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评价 然后施加实验处理X 的影响,

a. 优点: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有关被试的基线信息和其他有关的信息;研究者可以得到同一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明显地观测到实验处理的效果。

b. 局限:由于没有控制组的比较,不容易控制历史、成熟以及统计回归等问题,难以判断前测后测的差异是由于实验处理引起的,还是实验处理以外的成熟、历史等因素引起的。

(3)固定组比较设计

①固定组比较设计的基本模式如下:

虚线表示两组均为没有经过随机化分配所形成的固定组。虚线上面的为实验组,

为控制组的观测成绩。

②固定组比较设计的数据分析

a. 独立样本£检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均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b.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曼-惠特尼U 检验法;

c. 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中位数检验法;

d. 使用检验。

③固定组比较设计的评价

a.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实验内部效度,并对历史、成熟等因素进行控制。

b. 局限:由于不能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导致实验前的实验组和控制组可能不是等组,因而不能对两个固定组在实验前的差异进行估价,从而影响实验的内部效度。

(4)事后回溯设计

①事后回溯设计的基本模式如下:

是研究者无法操纵或改变的自变量,O 是研究者观测的结果。研究者通过

两种类型,即相关研究设计和准则组设计。

②统计方法

a. 相关研究设计可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点二列相关或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进行统计。

表示研究通过操纵实验处理(X )后的后测成绩。虚线下面的为控制组,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实验处理,来推论变量间的关系。事后回溯设计从已经发生并存在差异的被试开始,追溯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