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答案】(1)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大多采用民歌写成,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他的小提琴音乐充满中国民间风味风味的旋律,富有歌唱性。音乐发展手法和多声技法上,也常结合民间音乐的手法。
(2)从小提琴的艺术规律出发进行创作,并注重发挥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3)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与钢琴伴奏一起构思、创作。
2. 刘天华对二胡艺术发展作出了哪些卞要贡献?
【答案】刘天华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为二胡在高等学府争得了一席之地。其次,他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运用民族音乐创作技法规律,而义善于吸取西洋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民族器乐作曲家和革新家。
3. 简要介绍萧友梅。
【答案】(1)生平
萧友梅,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教育和音乐,1912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再次留学德国,学习理论作曲和教育学,并曾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建国立音乐院,后担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直到1940年逝世。
(2)贡献
①音乐教育方面,萧友梅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国外学习西洋音乐的留学生,回国后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曾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导师,于1922年将其改建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在北京女了高等师范音乐体操专科任主任、音乐科主任等职。在蔡元培支持下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国立音乐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来担任上海国立音专校长,这是当时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②音乐创作上,声乐创作是他的最主要领域,代表作有《问》、五四纪念爱国歌《南飞之谚语》等,作有合唱作品《春江花月夜》《别校辞》; 器乐创作上,改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还有大提琴曲《秋思》等其他作品,是当时我国音乐家中唯一的器乐创作开拓者。
③在学术研究与理论著述上,著有《初级中学乐理教科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钢琴教科书》等。设立民族器乐演奏学科,推广民族音乐,尝试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作为课程纳入教学。
4. 简述刘雪庵的音乐创作。
【答案】有根据古诗词创作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现代诗题材《飘零的落花》、《亡
三部曲》的《出发》、《前线去》、《长城谣》等。以及电影《孤岛天堂》的主题歌等。
器乐作品有受到齐尔品较高评价的《中国组曲》,根据琵琶曲为题材写的《南来雁》,展。40年代,为话剧《屈原》配乐。
二、论述题
5. 简述“五四”时期新音乐社团的主要活动及其贡献。
【答案】(1)“五四”时期新音乐社团的主要活动①对会员进行音乐学习的指导,聘请中外音乐家为音乐爱好者进行授课,培养音乐人才; ②举办公开的音乐会,或举办巡回演出; ③编辑出版音乐期刊,出版唱片及乐谱; ④举办乐器的陈列和展览,进行合奏的试验,对部分乐器进行了改革试验等。
(2)“五四”时期新音乐社团的贡献
①对活跃“五四”以来我国城市民众音乐生活,推动“五四”以来新型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均起了一定的启蒙和初步奠基的作用。②对传统艺术的保存和传承增添了新机,特别对戏曲、说唱的科班教育机构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6. 比较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该地区的音乐创作。
【答案】(1)作品的内容
抗日战争期间,作品在内容上体现了“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的政治要求。解放战争期间,作品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和宽广,各地区的政治斗争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音乐创作中都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2)作品的风格
抗日战争期间,在作品的风格和体裁上出现了揭露现实的讽刺歌曲和各种民歌改编曲。解放战争期间,作品风格多数具有开朗、乐观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气息。
(3)作品的民族特色
抗日战争期间,在作品的音调和形式方面,更鲜明地体现了民间音乐和群众斗争激情的影响。解放战争期间,大多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的、群众的素质,各种类型的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比较鲜明突出,对如何通过音乐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塑造劳动群众的形象,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4)作品的体裁
抗日战争期间,占主导影响的是紧密结合现实的各类群众性声乐作品。解放战争期间,作品的体裁形式逐步趋向多样化的发展,虽然在创作体裁方面仍以短小精悍的群众歌曲为主,说唱性的叙事歌曲、歌剧、秧歌剧、歌舞表演等大型体裁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解放战争后期,器乐创作体裁开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一、简答题
1. 简述张曙的音乐创作。
【答案】歌曲创作一百多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风格独特。他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主要体现在民族风格的表现、说唱型叙事曲。代表作有《日落西山》《赶豺狼》《救灾歌》等。
2. 简述刘天华的民族器乐创作与国乐改进。
【答案】刘天华1922年到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任国乐导师,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刘天华一生共创作10首二胡曲,开拓了二胡音乐的新天地。既重视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遗产的继承,又重视对外国音乐科学理论和经验的借鉴,以兼收并蓄的方针从中西音乐文化的交融中推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新发展。使民族器乐教学走上专业化道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为我国民族器乐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表演事业中争取到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民族器乐发展揭开了历史新篇章。简述刘天华的二胡曲创作比前人有哪些突破。答: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贯穿着刘天华国乐改进的思想。他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在作品形式结构和乐思的展开原则上,他一方面有意识保留了以往多段连缀的结构特点,和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展开原则,另一方面大胆吸收了西方音乐创作典型的主题音调的重复、移位重复、扩展、对比等乐思展开原则,以及主题部通过三部性结构和主题变奏结构原则。使在刘天华的作品中,保留了民族风韵,又体现出中西交融的民族特色。调式、调性方面,刘天华将作品建立在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上,同时吸收犷西方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有的还运用了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如《悲歌》。节奏、节拍、速度以及与此相关的记谱等方面,刘天华坚持作品体现出民族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有根据内容的需要引进一些西洋音乐节奏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如《烛影摇红》中采用了传统音乐中少见的3/8拍和12/8混合节拍。
演奏法上,借鉴了小提琴的揉弦、颤音演奏法,引进了跳弓、断弓、颤弓、泛音等技法。此外,他还吸取我国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法来丰富二胡演奏。刘天华对二胡的创作突破了前人,为二胡的专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3. 赵元任歌曲创作特点。
【答案】赵元任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作曲家,中国语言科学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其中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