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小调常在什么场合演唱? 这与号子、山歌有什么不同?

【答案】小调常常在劳动的余暇和风俗性的节日、娱乐、集会时歌唱。歌唱者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大量的职业和半职业的艺人. 半职业艺人平时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劳动,遇到风俗性集会或娱乐活动时,则从事商业性表演。当小调的歌唱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手段时,小调的发展就具有了双重的性质:一方面,谋生的需要使艺人花力气为小调进行艺术加工,因此小调比号子和山歌更加优美细腻; 另一方面,为了迎合听众的趣味,换取钱财,部分小调又带有商业性、市民的庸俗性其至低级趣味。

2. 《一泉映月》采用了什么曲式结构? 结构类似的我国传统名曲还有哪些? 举两例。

【答案】变奏曲式。结构类似的我国传统曲目很多,如笛子曲《五梆子》、江南丝竹《欢乐歌》等等。

3. 简述聂耳的音乐创作。

【答案】聂耳原名守信,聂耳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表现了革命群众抑制不住的革命热情,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他的创作为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他的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高涨的斗争情绪和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反映了被压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牧羊女》等表现了儿童的天真乐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是他对新民乐合奏的探索。

4. 简述《白毛女》的意义。

【答案】(1)它开始解决如何通过音乐来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居中人物形象的问题。

(2)不仅吸取了民歌的音调作为各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有意识地广泛吸取了说唱、吸取等民间音乐的音调。作曲家对这些民间音调的吸取己不是简单的引用,而是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和歌剧情节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加以选择、改造和发展。

(3)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也适当创造性地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某些传统形式和经验,大大丰富了歌剧音乐的表现力。

二、论述题

5. 简述京剧的形成和早期的改革及发展。

【答案】(1)京剧的形成乾隆后期,“徽班”艺人吸取昆曲、高腔、梆子等各传统剧种在念白、声腔、板式变化和基本功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和创造,逐渐形成一种富于时代

特色、以老生演员为主的新的皮黄戏

(2)早期的改革及发展“京剧”。

①清末民初,随着西洋话剧的传人中国,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文明戏”在各大城市里迅速兴起。“文明戏”的发展对当时的“戏曲改良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②民国初期,潘月樵和“夏氏兄弟”等,通过编演《潘烈士投海》《黑奴吁天录》等中外题材的时事新戏,在唱腔、表演、舞台布景等方面大胆改革,创立了“海派京戏”。梅兰芳、尚小云、苟慧生、程砚秋等“四大名旦”和欧阳予倩等人,对京剧旦角艺术通过排演古装新戏和时装新戏,将演唱、舞台表演等方面的改革尝试推进了一大步。

③在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中,当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改革活动。比较重要的团体有:秦腔的“易俗社”、河北梆子的“奎德社”,以及川剧的“戏曲改良公会”和“三庆会”等等。

6. 概述评剧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答案】(1)评剧的形成

评剧由河北的说唱“莲花落”与东北的歌舞“蹦蹦”合流而成。

(2)评剧的发展

在评剧发展的初期,著名演员兼剧作家成兆才,曾为评剧编演了近百个传统剧目,为评剧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辛亥革命后,评剧艺人受到当时革命运动的影响,也及时编演了一些具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时事新戏,曾在群众中轰动一时。

(3)评剧的改革

在评剧发展的中期,以天津的“孙家班”为主,曾大胆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女演员,如花莲舫、李金顺、筱桂花、白玉霜等。这些女演员曾在评剧的发展中作用日渐显著,特别像李金顺和白玉霜,从表演到唱腔均进行了大胆的重要改革。

一、简答题

1. 江浙山歌基本的结构形态有什么共同特性?

【答案】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

2. 简述贺绿汀的音乐创作。

【答案】贺绿汀早年曾参加革命,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理论作曲,师从黄自。贺绿泪的主要作品有《牧童短笛》电影歌曲主要有《秋水伊人》,《十字街头》里的插曲《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话剧《复活》中的插曲《怨别离》等。这些作品优美细致,突出表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抗战群众歌曲主要有民族化、大众化的《上战场》《保家乡》,结构严谨、质朴流畅的混声合唱曲《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等。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心。此外还有《嘉陵江上》等艺术歌曲,具有强烈的悲愤情感,接近于歌剧咏叙调,具有很搞艺术价值。

3. 简要介绍黎锦晖。

【答案】黎锦晖,1922年创办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并担任主编,创办“明月音乐会”和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中华歌舞团”。黎锦晖创办了明月音乐会。并结合儿童生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创作了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十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了启蒙教育的作用,他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老虎叫门》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影响了之后的几十年。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最早尝试者。他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代表作有《毛毛雨》《桃花江》。

4. 简述聂耳歌曲创作的主要特征历史意义。

【答案】聂耳的群众歌曲音乐性格沉着有力、坚毅乐观,准确深刻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形象。抒情歌曲对被压迫人民内心的洞察和体验准确而深刻。歌曲反应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紧扣社会现实,反映抗日救亡、民众生活,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

(1)主要特征

①艺术形式上,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的创造和发展。他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为出发点,如吸取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调加以发展; 刻画斗争中的知识青年和革命群众,则大胆地吸取外国革命音乐因素; 工人形象的歌曲音调,是从他自己直接的生活体验中概括、提炼和创造出来的。

②创作手法上,根据歌曲的需要突破了传统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了新的歌曲结构原则。歌曲形式简练精当,富于动力和节奏感以及内在的紧张性和统一性。句式丰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