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艺术学基础知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弥赛亚》

【答案】《弥赛亚》是亨德尔所作的清唱剧,歌词由詹宁斯根据《圣经》撰写,1742年首演于首都柏林。弥赛亚意为“受膏者”,是基督教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此剧讲述了耶稣的一生,共3部54曲,分别讲述了耶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合唱是此剧的核心,著名的段落如“耶稣诞生预言”、“哈利路亚”等都显示了巴洛克宗教合唱音乐辉煌壮丽的顶峰。

2. 连台本戏

【答案】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剧情连贯,有文有武,通俗易懂,多用机关布景,但也夹杂一些荒诞的内容和庸俗的嘘头。北宋末年的《目连救母杂剧》,清宫大戏如《升平宝筏》、《鼎峙春秋》等都是长达240出的长篇大戏。20世纪初年上海流行连台本戏,如《西游记》、《封神榜》、《狸猫换太子》等。上海潘月樵、夏月珊等的“新舞台”,以及欧阳予倩、周信芳等,都曾编演过连台本戏。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失,近年有整理演出者。

3. 《恐怖的回忆》

【答案】《恐怖的回忆》由苏祖圭编导,发表于1933年1月20日《中国无线电》杂志,是我国最早的广播剧。该剧讲述了在淞沪战争中日本在签订合约后仍旧大举进犯上海之时,小人物孙某、其儿子和邻居的遭遇,全剧共两场。在上海私营亚美广播电台在募捐支援抗日前线将士的活动中播出。

4. 景别

景别是被拍摄的事物(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根据这种范围的比重和画面表现空间(一般是以画框内成年人身体部分多少为标准),可以进一步分景别为若干种,主要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答案】

5. 《天边外》

【答案】《天边外》由被称为现代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创作,尤金奥尼尔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戏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天边外》、《毛猿》、《榆树下的欲望》等等。《天边外》是奥尼尔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标志着奥尼尔戏剧的成熟,同时该剧在美国戏剧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一部标准的现代悲剧”。《天边外》描写了一个三角恋故事,农场两兄弟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原本要去天边外闯荡的弟弟因此羁留于爱情的温柔乡中并经营他本不擅长的农活,擅长农活的哥哥去远走天边外变成谷物投机商,最后两人都惨遭失败。这部戏

剧反映了主客观生活的矛盾,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是奥尼尔的一部伟大的作品。

6.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答案】中国左冀戏剧家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戏剧家统一战线组织,简称“剧联”。1930年冬成立于上海,前身是上海戏剧运动联合会。刘保罗、田汉、赵铭彝、于伶等曾担任党团书记。1936年初,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自动宣告解散。代表作家作品如田汉的《回春之曲》《梅雨》《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名优之死》,夏衍的《上海屋檐下》《赛金花》《自由魂》,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欧阳予倩的《屏风后》《车夫之家》《买卖》和《同住的三家人》等。

7. 新派武侠片

【答案】60年代下半期、70年代是武侠电影主宰整个香港影坛的时代,也是香港电影全面转型走向国际化、走向品牌和明星化的时代。这个时期,武侠电影的发展此起彼伏,其中一个阶段就是新派武侠片。其中李翰祥导演的《儿女英雄传》、岳枫导演的《燕子盗》、张彻拍摄的《虎俠歼仇》等电影被公认为新派武侠电影的揭幕之作。而1966年邵氏公司相继推出张彻导演的《独臂刀》和胡金锉导演的《大醉侠》两部武侠电影,带动整体香港武侠电影的变革和发展,标志着新派武侠片的正式诞生。

8. 悲剧

【答案】悲剧起源于古希腊,由酒神祭祀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特征是:深刻的戏剧冲突,主人公进行斗争,历经磨难最后牺牲毁灭,悲剧行动发展对主人公造成悲惨结果,对主人公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伦理审美价值和理想给以肯定。悲剧代表作有: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设计的“民族性”?

【答案】(1)设计“民族性”的内涵

世界上的每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必然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形成民族特有的文化。设计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的观念层面上,它能直接反映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不同的民族和环境造成不同国的文化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设计风格特征。

(2)设计“民族性”的重要意义

包括艺术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和体现。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源头,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精神源泉,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借鉴和汲取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现代

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传统艺术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艺术源泉

包括艺术设计传统在内的文化传统是民族优秀智慧和才能的结晶和体现。作为民族精神的具体形式和内在要素,它是民族文化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桥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文化延续的保证。传统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精神源泉,民族的传统精神是借鉴和汲取的主要内核。文化传统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艺术之源,从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文化传统都给予我们无穷的启示和帮助。

②传统艺术设计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依托

文化传统乃民族凝聚的力量所在,是人们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依据,是民族精神的依托。中国传统的设计如民族服装、家具、用具等,是所有中国人的文化信物。正是这些文化信物和文化传统的存在,使每一个中国人有了国和家的依托,有了文化的根基,从而也有了映涣大国的气度。现代设计首先是为当代中国人的设计,这种文化的设计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设计。

③多元的传统艺术设计丰富了中华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是由多民族文化传统所组成、所丰富的。各民族传统在当代文化交流中更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博大、精深,也加强了文化间、文化传统间的交流与整合。这种多元的文化传统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营养、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依托和更多的发展取向。把握文化传统中的精神内核,把它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以至在我们的设计中创造出那种深具民族精神和美感的优秀设计是每一个中国设计师的责任和理想。

(3)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

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

①世界的设计都是民族的,民族的设计并非都是世界的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任何世界设计都不是凌驾于民族设计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设计。只有优秀的、反映共同人性的民族设计才为世界所共赏。

②设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影响

在世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民族的交流日益增加,当然包括设计方面在内。当今设计创作和审美趣味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同一化的趋势。保持本土性、回归本土文化己成为许多设计家的共识,也只有保持各地本土文化设计的特色,才符合设计的多样化发展,才能满足人们对设计的丰富需求。

(4)保持设计的民族特色

①保持民族内设计的百花齐放

设计世界的缤纷多彩由无数不同民族、不同设计个性的设计家组成。设计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种样式,而是百花齐放的。这“花”来自设计家各自对传统的选择,来自个人的生活体验、人生体验、情感体验,甚至来自设计家对民族设计因素独特的吸收、借鉴。正是这些相异性使设计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样的。因此,保持设计的民族特色不是要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二是要保持民族内设计的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