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蚂蚁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是一个极其古老的生物类群,已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并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陆生动物类群,约有15000种,我国约有2000种。 (2)中国食用、药用蚁类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但开始系统研究蚁类营养成分,进行药理实验,直至生产出各种保健品,都只是近二十年间的事,国家公开认可的只有拟黑双刺蚁一种。此蚁食用历史悠久,故对其研究也比较充分,除了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以外,还进行了许多药理实验,结果表明:此蚁类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对人体的中枢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着较显著的影响,可很好地改善人体重要器官的机能,尤其对肝脏力专效显,不仅可以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还可防止肝细胞脂肪变。由此蚁类这个古老的生物类群开始受到广泛地关注。 (3)日本弓背蚁上一种亚洲广布种,且个体大,极喜食蚜虫的分泌物及甜食,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可以食用、药用的种类,但对其研究仅限于零星报道。本文前半部分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体内水分含量70.06%,总糖5.52%,粗灰分为2.28%,在其8种主要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2.455%,其中油酸Cˉ1_(18)为51.884%,棕榈油酸Cˉ1_(16)为11.302%,花生Cˉ1_(18)烯酸为6.997%,亚油酸Cˉ1_(20)为8.881%,亚麻酸Cˉ3_(16)为3.391%,豆蔻酸Cˉ0_4为0.861%,棕榈酸Cˉ0_(16)为12.648%,硬脂酸Cˉ0_(18)为4.037%。其P/S值为0.7,从预防心血管疾病来说,人膳食中的P/S值应为1.0,此二值比较接近,比起猪肉0.2来说,脂肪酸组成是比较合理的。综合资料显示,日本弓背蚁体内含磷脂2.41%,粗蛋白为14.9%,占干重的50.9%。氨基酸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分(AAS)为0.55,化学分CS为0.35,氨基酸指数EAAI为85.72%,和瘦鸡肉非常接近。说明日本弓背蚁也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显示:和拟黑双刺蚁比较,锰为其1.6倍,锌为其1.7倍,钙为其9倍,铁为其1.6倍。从中看出,从功能元素上讲,日本弓背蚁优于拟黑双刺蚁。 后半部分的人工养殖实验通过对秋日采集蚁近10个月的室内饲喂,发现冬日保持较高温度(10-25℃)可使蚁不休眠,夏日时室内养殖蚁和野生蚁具同样的婚飞节律,但却不能正常交尾(雌蚁翅始终未脱去,自然条件下雌蚁受精后,落到地面,翅会很快脱去)。对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和野生蚁比较,室内蚁体内SOD酶活力降低,而POD活力升高。抗逆实验用持续0℃低温处理248小时,直至其中有死亡个体出现,检测其酶活性,发现同样趋势,但变化幅度远不如野生蚁明显(升高或降低10倍左右)。夏日采集蚁养殖3个月,发现同样趋势,但变化幅度又低于冬日未休眠蚁。 此实验显示,室内人工养殖,易出现营养过剩造成体内脂肪大量堆积,过氧化脂质增加,加大100倍,实验组小鼠于24小时内全部死亡,后去距西安西北90公里的乾县阳峪岭镇采样(此处为丘陵地、污染较西安小),实验后发现同样结果,说明此蚁具一定毒性。由于时间和样品量所限实验未得进一步深入,但至少说明此蚁不可大量服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