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民族大学国际贸易与金融学综合之国际贸易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绝对优势

【答案】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増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 克鲁格曼模型

【答案】克鲁格曼模型又称PP-ZZ 模型,是指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1978年所写的《规模经济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一文中建立的旨在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来分析当代国际贸易的理论模型克鲁格曼模型中有两个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的假设:①企业具有内部规模经济;劳动是惟一投入,但成本函数中包含一个固定投入成本,即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増加而递减。②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即同行业各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同质但有一定替代性。

克鲁格曼模型的主要结论有两点:①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人口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②每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量会有所减少,但消费品的种类则大大增加。消费者通过产品种类的增加提高了福利。

3. 要素密集型逆转

【答案】要素密集度逆转是里昂惕夫之谜的一种代表性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一旦要素密集度逆转发生,则要素均等化定理不再成立,因此,H-0理论不再成立。

4. 直接投资

【答案】

直接投资简称FDI ), 它是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投资者在另一经济体系的企业所作的投资,而该等投资令该投资者能长期有效地影响有关企业的管理经营决定。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及其它资本。在东道国创立新企业和并购东道国的企业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基本方式。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往往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

5. 罗勃津斯基定理

【答案】罗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要素变

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与该国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有关。如果是贸易小国,该国的生产贸易变动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改变,贸易条件不变。进口替代型増长会使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増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下降,总贸易量减少。出口扩张型增长则使出口产品的生产增加,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减少,总贸易量上升。

6. 反倾销

【答案】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一般是对倾销的外国商品除征收一般进口税外,再增收附加税,使其不能廉价出售,此种附加税称为“反倾销税”。如美国政府规定:外国商品刚到岸价低于出厂价格时被认为商品倾销,立即采取反倾销措施。

7. 闭关自守

【答案】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8. 行业间贸易

【答案】行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即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不同产品生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的差异(李嘉图模型)或固有的资源禀赋的差异(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国家之间技术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越大,它们之间的贸易量也应该越大,如果两个国家的差异很小,它们之间的贸易量就会比较小。也就是说,各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

二、思考题

9. 在特殊要素模型中,试讨论以下定理是否继续成立:

(1)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

(2)罗勃津斯基定理。

【答案】(1)在特殊要素模型中,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不成立。原因在于:

①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考查的是一种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只有公共要素可以在部门内流动,特定要素是固定的。因此,对特定要素而言,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不成立。

②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定理是指在出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提高,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公共要素(如劳动L )的提高,使所有部门特定要素(如资本X 、土地:T )的报酬提高,公共要素(L )的报酬降低,而不论这些要素在出口行业还是进口行业。由此可看出,斯托尔珀一萨缪尔逊

定理对于公共要素也不成立。

⑵在特殊要素模型中,罗勃津斯基定理只对特定要素成立,对公共要素不成立。原因在于: ①罗勃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当公共要素增长时,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和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产品产量都増加,与罗勃津斯基定理相悖。因此罗勃津斯基定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对公共要素不成立。

②对于特定要素,当某个特定要素增加时,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下降,与罗勃津斯基定理相符合。

10.发达国家常以“保护公平竞争”、“保护就业”、“保护社会公平”为理由对贸易进行干预,结合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79年所说的一句名言:“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是被贸易所摧毁的”,评析这些贸易政策。

【答案】(1)富兰克林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说,如果从整个国家福利的角度出发,贸易是更优的选择,能使双方受益。贸易所带来的整体利益要大于没有贸易时的自给自足的状况。经济学家都认为即使是引入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后的贸易理论,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整体利益要大于没有贸易时的自给自足状况。贸易能促使各国在较小的行业范围内进行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也増加各国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并且,贸易增强了竞争,减少了封闭经济中不完全竞争带来的市场扭曲。总之,不论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都主张贸易优于封闭的自给自足。

(2)而“保护公平竞争”、“保护就业”、“保护社会公平”的贸易保护理论为贸易干预进行了辩护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践中都是在维护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牺牲的是整个社会的福利。这些保护理论并不是主张不进行贸易,而是认为自由贸易好于自给自足并不等同于自由贸易优于合理的政府干预政策,赞成适当的贸易保护,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本国企业发展及其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增加,使本国的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论者认为在寡头或者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政府干预帮助国际竞争中的本国企业可以提高本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保护公平竞争”论者认为,针对国际市场上存在的政府通过出口补贴、低价倾销等政策直接或间接帮助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竞争,造成国外同类企业损失的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贸易限制,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更好地保证国际上的公平竞争,推动真正的自由贸易。“保护就业论”者认为,从微观层次看,某个行业得到了保护,生产増加。为保证本国相应企业工人的就业问题,适当的限制进口对增加就业有积极作用。“保护社会公平”论主张通过贸易保护来调节国内各阶层的收入水平,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最典型的是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保护。为保护社会中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国家通过限制进口、价格支持、出口补贴等方式进行保护,将其他行业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这一个或几个行业中,达到一定的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