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大学政法学院889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权力法治化

【答案】行政权力法治化是指用宪政制度和法治原则对行政权力的发生、配置、行使、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制约,限制行政权力的机制。现代法治首先意味着政府守法,还意味着政府尊重公民权利和自由,更意味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对行政权力进行限制。行政权力法治化是约束行政权力的根本出路。制约政府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法治是良治的基本要素之一。

2. 人事行政管理机构

【答案】人事行政管理机构是指主管或办理政府人事行政业务的机构。从人事行政管理机构功能表现方面来考察,可以将这些机构分为四种类型,即决策和综合管理型、协调和咨询型、监督和仲裁型、部门执行型。从这些机构与政府的关系来考察,则可分为部内制、部外制和折中制三种类型。在我国,人事行政的管理机构主要是依据干部人事管理体制而设置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我国的干部(包括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干部),除了军队系统实行单独管理以外,其余的都是由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现在由公务员局管理。

3. 行政组织

【答案】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特指国家行政组织,即狭义的政府组织。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静态与动态的理解。从静态上说,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执行政务而依法组建的行政机关体系。从动态上说,是指行政机关作为管理系统发挥领导和管理国家政务职能而产生的各种组织活动。

(2)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理解。从阶级属性上说,行政组织是居国家政治生活主导地位的阶级推行本阶级意志的组织工具; 从社会属性上说,是国家为实现社会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所建立和规定的,有着一定行政日标、人员设置、权责分配、结构形态、财物所有的行政机关体系,其组织行为受国家强制力的保障。

4. 行政规章

【答案】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我国行政规章的概念是根据1982年的宪法以及《国务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确定的,是指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称为部门行政规章,其余的称为地方行政规章。

5. 政府失灵

【答案】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典型的政府失灵主要包括成本与收益的分离、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内部性与政府的扩张、政府组织的低效率、寻租、政府执行的无效率和所有制残缺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要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二、简述题

6. 简述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特点。

【答案】一般说来,为政府服务的咨询机构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府管理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性,不能不在为其服务的智囊机构上有所反应。这种反映主要表现于支持某一种意识形态或方针、政策,反对另一种意识形态或方针、政策。

(2)具有合理的智力结构。咨询机构必须起到智囊作用,为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对智力结构的合理性要求特别高。

(3)研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咨询机构只有独立地开展研究工作,才能为决策机关提供科学、客观的咨询意见,从而也才能促使自身进一步兴旺发达起来。

7. 简述官僚制组织理论的正负功能。

【答案】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是对行政权力层级结构的经典概括。韦伯将这种结构称作科层制或官僚制。具体地讲,这种结构具有强制性的法规,明确的分工与责仟,稳固而有秩序的上下级制度和层级制原则。科层结构中的权力地位按照等级排列,存在着一种上级机关对于下级机关的监控关系,下级机关的决策要按照明确规定的方式呈报上级机关审核。

(1)官僚制组织的正面功能

官僚制这一组织形式的行政管理是属于目的合理性的管理行为,体现了科学精神、法制精神与理性精神,抛弃了经验管理过程中的人治因素,避免了任性专断和感情用事,带来了理性与效率,“精确、迅速、明确、精通档案、持续性、保密、统一性、严格的服从、减少摩擦、节约物资费用和人力,在由训练有素的具体官员进行严格官僚体制的、特别是集权体制的行政管理时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各个领域里,现代团体形式的发展,一般都与官僚体制的行政管理的发展和不断增强有关。它适应了随现代化浪潮而来的现代政府、企业和一切大型社会组织管理复杂化的需要,并同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备的理性法律和适应社会变化的崭新伦理原则一起,推动着近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组织最大限度地进行合作与控制,提高组织的效率。

(2)官僚制的负面功能

官僚制在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而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不断向它提出新的挑战。高新技术革命使得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发展的速率和节奏愈来愈快,社会的复杂性较以往大为增加,人口素质极大提高,人口流动非常频繁和迅速,人们的工作价值观趋向追求更多参与、更有意义的和创新的工作。‘自僚制出现了明显不适应现状的情况,存在着严重不足。

①繁多而又陈旧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使官员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实际操作的灵活性; 压制和阻隔了内部的交流与沟通,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鼓励了盲目服从和从众心理; 压抑创新和趋向保守,阻碍学习新知识和利用人力资源。

②政府社会功能的增加和职权范围的扩大,使官僚和官僚机构只注重争取更多的经费和更大的权力,脱离人民大众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机构越来越庞大臃肿; 无法有效地解决上下级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合作和管理成本,实施政策的行动迟缓,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产生严重的腐败浪费。

③官僚制机构的集权控制,把大量资源和决策集中到中央,使基层组织虚弱,降低了基层组织服务的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和速度; 官僚机构的全面控制排除了竞争的必要与可能,无法激发人的主观创造性和主动精神。这些都使社会失去了活力,并降低了效率。

④官僚体制对专门技术知识的崇拜,并依靠条块分割的专业化单位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老问题,导致了专业化单位的无休止扩大,使解决具体问题缺乏了总体的思维和方法。

⑤官僚在对待其所负责的具体工作上采取得过且过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并导致与其宗旨完全相反的结果的出现,即不可预见性和效率低下。

8. 简述退休制的内容。

【答案】退休是指国家公务员达到一定的年龄和工龄,或因病残丧失了工作能力,根据国家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离开工作岗位,由国家给予一定数额的退休金和其他生活保障,予以妥善安置和管理的制度,退休制主要内容包括:

(1)公务员退休的条件:

①年龄条件。一般国家都规定为60周岁左右;

②工龄和缴纳退体保险金的年限:

③身体与精神状况。一般国家都规定,公务员因伤残、疾病或由于体力、治理、精神巨有了缺陷而永远丧失工作能力时,可以准予退休。

(2)公务员退休的方式:

①按公务员本人的主观愿望来划分,可分为自愿退休和强制退体。凡具备最低法定退休条件而自愿请求退休者,属于自愿退休; 公务员达到法定年龄极限时,政府强制其办理退休手续,这是强制退休。;

②按公务员本人身体状况来划分,可分为正常退休和特殊退休。公务员身体状况正常而己达到退体年龄的退体,属于正常退休; 公务员虽未达法定退休年龄但因身体状况不能继续工作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