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10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主管监督
【答案】主管监督是指政府专设的廉政行政机关因特殊授权而对其他行政机关实行的监督。主管监督部门享有较大的和较广泛的监督权限,其监督对象和监督领域也较复杂和广泛。因此,其监督任务、机构设置和技术手段多具有综合性。主管监督部门通常直接向政府首脑负责,但其具体权限因国家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
2.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组织通过培养、塑造组织文化,来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引导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有: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核心内容来看,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和伦理规范等。
3. 新公共服务
【答案】新公共服务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这一理论是由以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特·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基本的理念是,全体公民才是国家、政府乃至全部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的基本职能既不是、也不应是“掌舵”或“划桨”,而是回应公民诉求,为公民提供服务。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②公共利益是目的而不是产品。
4. 诉愿
【答案】诉愿是指人民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后,向原处分机关之上级机关或该机关提起的请求审查该处分是否正当井作出一定决定的行政救济方式。诉愿是行政诉讼的程序之一,也是行政诉讼请求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由公民提出的行政诉讼请求,一般不包括法人或社会组织提出的行政诉讼请求。诉愿又可以分为诉愿与再诉愿两个审级。
5. 无缝隙公共服务
【答案】无缝隙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打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通过资源整合,
以单一的界面提供的符合公众多元化需求、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的一种公共服务形式。无缝隙公共服务首先要求政府突破传统的部门界线和功能分割的局面,以一种整体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其次要求公众与政府直接接触,两者之间不存在繁文褥节、踢皮球等现象,顾客的等候时间大大缩短。无缝隙公共服务还要公共产品与公众需求之间的高度贴合,即以顾客为导向。政府必须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顾客,了解顾客、顾客至上,以顾客的价值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基础,及时汇集顾客信息改进公共产品与服务,追求顾客零成本。无缝隙公共服务对政府行政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6. 泰罗
【答案】弗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泰罗的组织管理理论成为当时组织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主导学派。他的理论被称为“泰罗制”,泰罗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的理论要点在于:
①着眼于企业的基层管理。以基层管理为基础泰罗提出了以时间动作分析、工作定额制度、标准化管理、对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和刺激性的差别工资等概念为核心的管理理论,被称作管理技术学派。
②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效率。他注重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研究工人的工作方式、工作过程和工作协作,试图通过最合理最有效的组织配合,来达到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的目的。
③强凋任务管理和职能主义。任务管理即对工人在一定时间里的工作和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技术手段做标准化的处理,并把工人的报酬与工作成绩直接联系起来的方法。实施任务管理要以计划和控制为前提,即如何组织管理的问题,为此泰罗提出了职能主义理论。泰罗认为应当把计划与执行区分开来,并加强专业化职能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建立组织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这样既能增进组织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又可以改善工厂行政首脑处理“例外”事件的活力。泰罗的职能主义理论摆脱了传统的、依靠个性进行组织管理的旧模式,开创了科学组织管理之先河。
7. 以一治三
【答案】以一治三是指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体制下,政党约束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共同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和统一的现象。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的架构中,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大体上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组合的,立法、司法、行政各成系统、各司其职,依靠宪法赋予的权力制定不同种类的公共政策,但是背后还存在一种约束三权的强大的一体化的向心力量,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这体现着以一治三。政党位处法外制度即国家公共权力主体制度之外的核心,是法外制度的中坚力量。政党通过财政资助和组织服务等方法来挑选立法、司法和行政官员,并通过政纲约束三权,沟通三大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共同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8. 渐进决策模型
【答案】渐进决策模型是指以维持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将整个决策过程视为对现有政策的渐进调整过程的分析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通过对现有政策的不断完善达成最终的决策日标,决策者只需以现有政策为基础,通过与新方案的对比对现有政策进行小规模或大规模的调整,无需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只着重于那些与现存的政策具有渐进差异的政策方案,对每个政策方案也只评估几个很可能产生的并且很重要的后果。
渐进决策模型的主要特点有:渐进主义,积小变大,稳中求变。
“渐进主义”的渐进决策的优点有:
①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
②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 ③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而打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
④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作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⑤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9. 抽象行为
【答案】抽象行为是指以不特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而存在,其核心的特征就在于行为对象的不特定性或普遍性,即行为对象具有抽象性,属于不确定的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项并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抽象行政行为包括两类:
①行政立法行为,即有权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
②制定不具有法源性的规范文件的行为,即有权行政机关制定或规定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县级人民政府所制定的在其全县境内普遍有效的某些规定或办法等。
10.沃尔多
【答案】沃尔多是美国行政管理学家,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沃尔多倾向于从广义上描述行政,他把公共行政定义为应用于国家事务的一门艺术和科学。沃尔多对于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的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
①提出了行政国家的概念和理论。在《行政国家:美国行政学的政治理论研究》一书中沃尔多首次将行政国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概念和理论提出。
②推动了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1968年9月,在沃尔多的写召和资助下,32位年轻的行政学学者会聚位于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的明诺布鲁克会议中心,试图通过回顾和检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讨论公共行政面临的问题,寻求公共行政未来的发展方向。会议提出了“新公共行政学”作为区别己往行政理论的理论标志,并以政府及其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作为新公共行政学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