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大学法学院856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行政责任的主体确定过程

【答案】(1)政府官员行政责任的确定

①政府官员行政责任原则上由国家或公共团体负担;

②官员故意或犯有重大过失,则必须承担责任。

(2)政府机关行政责任的确定

①确定机关行政责任是为了分清和落实机关责任,最终为了明确机关职守、督促和检查机关工作,防止和反对肆意妄为或无所作为。

②确定机关行政责任是为了在发生行政行为过失的情况下,明确行政诉讼对象或行政惩处对象,以利于奖功惩过、实行有效的考核和执行行政纪律。

③机关行政责任与官员行政责任互为条件,机关行政责任的产生与追究一般以该机关行政首长或其他官员的个人行政责任的产生与追究为转移。

④山于获得合法委托而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非行政机关和非行政官员,其行政责任山委托机关承担。

2. 简述提升领导力的主要途径。

【答案】(1)悟道

悟道的意义在于领导者通过在自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不断理解客观世界、理解自我,以及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关系。其价值基点在于寻求和确立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包括三个要点:

①观摩。指以客观现象、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琢磨“物理”以及衍生的“事理”、“人理”,不断认知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②“自视其心”。指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审视以及校正自己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③悟道。指以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中心,进而寻求自我与客观世界的健康、强劲、持久、广泛的交互作用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2)知行合一

“知”是知识、感知; “行”是行为、行动; “合一”是二者的统一。对于领导者提升领导力而言,无知的行是盲动,无行的知则非真知。所以,惟有知行合一,才是不断提升领导力的正途。

3. 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

【答案】概括起来,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注重效率、经济目的和管理行为的协调性或许并没有错,但传统的政府管理已经过于专注于高层管理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以至于效率、经济目的和管理行为的协调性经常以社会公平为代价,而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恰恰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几点以及与传统行政学的最重要的差别。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公共行政的价值中立只是对事实做出客观的描述,而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出和确定是非判断标准,并实际做出是非判断,社会公平和正义才是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真正的规范基础。

(2)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公共行政学因其研究对象所然,应当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与社会环境相关、与公众相关、与政策相关、与政府及其官员相关的问题上来,而不应当仅仅关注那些与学术相关、与理沦相关、与思辨相关、与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因此,新公共行政学主张:

①变革。是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需改变那些妨碍实现社会公平的政策和制度结构。

②关注政策。指通过入世的、积极进取的科学方式更为普遍地改进影响所有人生活质量的各项政策。

③典范革命。指对传统行政学的基本假定、理论框架、价值规范、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进行一次重大的调整,重视“行动理论”

(3)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只关注公共组织内部问题、失去了必要的敏感性和同情心,正在远离社会公众。需要从一种完全不同的角度对行政现象进行分解,通过重新定义分配过程、整合过程、边际交换过程和社会J 隋感过程构建新型的公共组织,进而实现社会公平。

(4)主张突出政府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质

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性质——公共目的、公共利益、公共权力、公共行为等正是政府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根本性区别。“公共”的实质意义就在于代表公共利益,与此相一致,政府必须坚持公共目的,承担公共义务或公共责任。

(5)主张“民主行政”

新公共行政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价值观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权力和行政无能。为此,应当以公众意愿、公众利益为导向,发展以社会公众为中心的政府组织和公共政策,强调政府代表公共利益的职能地位,强调公众参与,强调政府信息和公共政策的公开性,反对政府自利和代表党派利益,反对专业主义。

4. 简述市场经济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经济基础。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形成和丰富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出现、拓展和社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确立和稳固化,构成了我国改革的基本的历史动因和现实的经济基础。因其历史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实际上构成了推进我国国家现代化的社会共同政治纲领的基础,同时构成了我国政府宏观公共政策选择的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立,则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模式,进而规定了我国政府改革的方向:政府改革首先必须由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市场的有效运作及其发展,从根本上则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的特性与政府改革的内在价值联系可以作如下理解:

(1)市场经济是以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为基本原则的自由竞争的经济。政府因其公共权力主体的功能定位,小是,也小应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而只能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我国政府:

①切实转变行政观念,置身于直接的市场竞争之外,加快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性的分离; ②实现政府行政职能的公共化、政府行政行为的公开化、政府政策的公平化,通过重新评估和构建政府制度,有效地防止和反对政府权能“越位”,防止和反对由于公共行政权力主体广泛且直接地不当介入市场活动而得以滋长的不公平、不规范的市场行为的泛社会化倾向。与此相联系,必须强有力地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内大市场的统一性、充分性、拓展性; ③充分尊重、支持和保护独立经济法人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并相应在市场准入、融资渠道、进出口贸易权、结汇权等方面广泛地实行普惠制。

(2)市场经济是以法制(治)为基础的规则经济。这就要求我国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现代国家社会生活的通则,在与市场良性互动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公共行政权力关系,通过发布公共政策不断公开和明确地实施政策导向,进而建立必要的市场秩序。市场竞争规则公信力的源起和强化,则取决于规则本身的公平性、合理性、规则制定过程的公开性、透明度,维护和执行规则主体的公正性、可靠性。其中,建立和完善以公民的参政议政权为基础的政府公开制度,以行政责任为核心的政府自律制度,以公正的司法审判为保证的司法制度,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舆论监督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有效的运行机制具有紧迫的制度意义。

(3)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经济。这就要求政府肯定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价值标准的合理性,依法保护个人和经济主体的劳动所得。但是,市场竞争不仅会导致个人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占有量的两极分化,而且会导致利益的集团化、区域化、行业化,形成普遍的利益集团,并因此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政府只有在寻求和建立一种有效的制度框架,在激发生产者创造利益的同时,防止财产和社会权力的无限制的两极分化,从而维护社会的均衡。

5. 简述国家行政管理的客体。

【答案】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全社会为对象的管理类型,因此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休是十分广泛的。概括起来说,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客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

(1)经济性组织。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科技业和其它一切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政府与其公共行政管理关系,主要表现在利率、税收、正当开支、工业卫生、环境保护、人身保障等方面。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影响和督导经济性组织的经营趋向、经营行为、经营方式,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防止非法或不正当经营、生产行为的发生。执照、许可证等申请、登记、备案、审批制度,限期改正、销营业执照直至拘捕等惩处制度,是政府对经济性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