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答案】贝克指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具体而言,它指民族国家及其主权被拥有不同的权力机会、取向、认同和网络的跨国行动者所打压及穿透的过程。全球化创造了跨国性的社会关联和空间,重估了区域文化的价值并推动了各种第三文化的产生。

贝克指出,全球化过程的特殊之处在于可经验地研究的区域——全球交互关系网络的扩展、密度及稳定性,通过传播媒体的自我定义和在文化、政治、经济、军事诸层面的社会空间及影象流。全球化意味着非世界国家,更准确地说,全球化是无世界国家且无世界政府的世界社会。

2. 社会资本(科尔曼)

【答案】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所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义务与期望;②信息网络;③社会规范;④权威关系;⑤社会组织。

3. 第一次现代性

【答案】第一次现代性用来描述以民族国家社会为基础的现代性,其中社会关系、网络、共同体主要是从地域意义上来理解的。第一次现代性的典型特征体现为集体的生活方式、进步、可控制性、充分就业和对自然的开发。用于分析第一次现代性的概念框架建立在三条原则的基础上:①社会学的地域局限性,即社会学的观念及其概念都植根于民族国家这个“集装箱”之中;②服从某种既定的社会集体,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决定;③进化的原则。西方社会代表了一种功能上先进的社会

4. “向负责”与“为负责”

【答案】“向……负责”是对规则、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的守护者负责。“为……负责”是对他者的健康和尊严负责。负责任并不意味着遵守规则,它常常要求个人蔑视法规或以法规不允许的方式行事。在鲍曼那里,真正的道德应当采取“为……负责”的模式,因为道德的“原初场景”是“面对面”的领域。

二、简答题

5. 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

【答案】对历史唯物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的理解:

(1)马克思阐述了有独到立场和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在社会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重大影响。仅仅用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两个哲学范畴来概括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仅限制了研究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视野,把大量关于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论述排除在马克思理论研究之外,而且还阻碍甚至破坏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割断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学领域同其他国家对话交流的途径。

(2)社会主义国家对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停留在传统形而上学的层面,重视的是那些高度概括的、作为经验事实本体的本质、规律,亦即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范畴系统,而直接发生着的大量的丰富的社会事实,仅仅是建构抽象概念体系的材料。

(3)布哈林指出马克思的学说中有社会学理论,这是正确的,但是他把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等同为历史唯物主义,这又是机械的。社会学理论中最基础的范畴与原理同哲学没有清楚的界限,甚至往往是重合的,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社会学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应当在马克思社会学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中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关于社会学理论的论述。

6. 怎样认识吉登斯关于社会理论同社会学关系的论述?

【答案】(1)社会理论的含义与对象

①社会理论涵括了吉登斯认为各门科学所共同关注的那些论题。这些论题的宗旨是探讨人的行动与行动中的自我的性质,研究应该如何从概念上理解互动及其与制度的关系,努力把握社会研究的实践意涵。

②社会理论研究的对象:社会理论研究人的社会行动及行动中的个人,是关于社会行动、自我、交互行动、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定性研究。

(2)社会理论同社会学的关系

吉登斯所理解的“社会学”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整体研究的一门通用学科,而只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只关注“发达的”或现代的社会。充其量可以把社会学理论看作更为普遍的社会理论的一个分支,但它不能保有充分独立的身份。吉登斯不仅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区分了社会理论与社会学,而且还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限制在发达的现代社会。吉登斯关于社会理论同社会学的区分,仅仅在社会理论同实证社会学之间成立。

7. 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答案】(1)韦伯宗教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宗教社会学是韦伯社会学的核心部分之一。韦伯关于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试图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整个西方合理化进程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仅仅出现于西方世界?它最初受着何种力量的推动?具体来说,宗教社会学的内容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

①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部著作开始,韦伯讨论了伴随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而出现的新教伦理,以及后者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合理化进程的影响。在这本书中,着

重分析了路德教的“天职观”和加尔文教的“命定论”。韦伯指出,在作为新教重要教派的加尔文教的教义内容和宗教实践中,包含了促进资本主义精神发展的因素,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及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并初步建立起宗教观念与一定的经济伦理、社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

②他通过对世界上各大宗教(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分析对比,说明了上述论题。

(2)评价

①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在整个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它出色地运用了比较方法,这一方法在该项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②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按照社会的经济状况解释一切,把宗教的起源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归结为一定社会的经济状况,是一种错误的经济唯物主义。

③尽管韦伯也认为,如果把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仅仅归结为宗教改革,甚至把资本主义完全说成宗教改革的产物,也是一种“愚蠢的或教条式的论点”。但韦伯直接以马克思作为论战对象,并片面地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等同于经济唯物论,也是明显的。

三、论述题

8. 马克思怎样论述社会结构?同实证社会学和解释社会学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有何异同?

【答案】马克思从生产实践出发考察和概括社会的宏观结构。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从构成要素来论述社会结构,即

(1)社会经济结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理解马克思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力量,其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现实的生产力一定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存在与发展的,即一定要形成与生产力作为同一过程的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在马克思看来,这四个环节是相互作用、内在统一的。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里发生的各种关系中,最根本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社会政治结构

①政治结构的含义

社会政治结构建立在社会经济结构之上,包括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联系,如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各种法律、制度等等。马克思又将政治结构称为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结构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其中反映了不同社会集团、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

②政治结构的作用

政治结构具有强制性的功能。政治结构的强制性功能既表现在对经济结构的反作用上,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