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公务员培训过程中,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公共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答案】公务员培训是公共组织根据自身需求,为提高公共部门生产力及其整体绩效、改善员工素质、知识结构和技术技能,对公共部门人员所实施的知识增进、能力和技能提高以及文化认同和价值观改造活动。公务员队伍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务水平,所以对公务员素质提高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公务员培训尤为重要,设计一套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方案应包括以下几点

(1)进行全面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人力资源培训理论中较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培训工作的一项前提性工作,只有科学地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才能提高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为组织投入到培训中的资源是有限的,而想要将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决策者对整个培训的需求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公务员培训工作存在很大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需求分析,当前,在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由于缺乏大量的调査,存在走过场、凭经验地组织培训的现象,这样培训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浪费了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组织及个人对培训的需求也在变化,只有跟上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加强公务员培训需求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提高公务员培训的效果。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公务员培训应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建设的范围当中。各级政府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把组织者应当参加哪些培训、哪些公务员应当参加哪些培训、各级财政应当投入多少培训经费、对组织和受训应当给予怎样的时间保证等问题进行量化和明文规定。甚至可以考虑像其他工作那样对培训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组织者有必须完成的培训量,公务员个人有参加培训的责任和权利。

(3)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改变谁都组织培训、但谁都培训的似是而非的局面。具体职能部门提出各自人员的培训目标,培训机构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这对于发挥有限培训资金的最大效用、保证培训效果有很大的好处。

(4)学习和运用科学的培训方法。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培训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比较成熟。要想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应把这些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和程序,改变单纯的讲授以及所有人员培训同一化的模式。

综上,公务员培训也应该借鉴企业培训的成功案例,再结合公共部门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符

合自身的培训方案。只有这样,公务员培训才会更准确,更有意义,培训才会更有利于提高公共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2. 江苏省公务员量化考评的基本模式、动态模式与简约模式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案】江苏省公务员量化考评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承的关系,基本模式一般适用于市(含市)以上机关尚未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的部门和单位。动态模式一般适用于县、乡机关已经实施政府目标责任制的部门和单位。它是在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修改与变动形成的。简约模式是在动态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简化。该模式适用于试点或实施量化考评时间不长的部门,也适用于以绩效为主导、注重实现当期目标的单位。三种模式表达的体系框架,供各地、各部门选择运用积极探索和推进公务员平时考核,形成了一整套严谨细致、相互衔接的平时考核制度体系,在强化工作任务落实、促进财政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样三种考评模式使其考评体系更完整,更符合不同部门的考评需求,从而使考评更准确,更具有针对性。

二、思考与分析

3. 2009年湖北省的省市级公务员不招应届生

2009年湖北省公务员招录工作会议决定:省市级机关除特殊职位和专业外,原则上只招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

这一消息意味着,湖北省在实施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制度13年以后,首次将应届毕业生原则上排除在省市两级机关门外。这两级机关选拔的人才将大量来自基层,其中从选调人员中遴选的比例将不低于30%。省委组织部公务员处有关人士表示,省市级机关原则上不招应届生,符合中央和省委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的政策精神,也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下基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更好地成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公务员考试不再招录应届毕业生。

省市机关原则上不招应届生,想考公务员的应届生该怎么办呢?湖北省规定,县乡基层岗位将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有些县乡基层岗位将直接标明只招录应届毕业生,其他人员不可以报考。对于没有明确工作经验限制的岗位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报考。显然,县、乡基层岗位主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有利于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单一、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

对此,应届毕业生们有着不同的看法。部分人认为,公务员考试有很多职位都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如果报考就要选择适应,而省市公务员乃至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这些年都在报名条件上强调“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招录应届生逐年减少,不招应届生也是迟早的事。也有人认为,公务员招考应该给应届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应届生有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1]如何评价湖北省此次甄选与录用公务员政策?

[2]公务员甄选与录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目前我国政府机关的现状来看,【答案】湖北等地即将推行的机关对应届生说不的新政,

至少有三个层面的作用值得肯定。

(1)有利于公务员自身的健康成长。大学生一出校门就进入公务员队伍,其实并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长远建设,因为大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没有对基层工作和基层群众的深厚感情,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很容易使他们沾沾自喜,自觉高人一等,进而养尊处优,助长官僚作风。而公务员招考拒绝应届生,能够促使应届生去主动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阅历和才干。

(2)有利于公平竞争,给基层工作的同志更多选拔的机会。相对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并不占有理论考试的优势,靠书面考试显然也竞争不过那些应届大学生,如此以来,在同一个“平台”报考公务员,大学生自然更占“上风”。而今后招考、选拔公务员面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显然更加公平和公正,此举也会给那些在基层埋头苦干的人员带来更多的机会。

(3)有利于遏制公务员招考工作中的腐败。大学生毕业之时就是各种关系纷至沓来之H ,这是早已不争的事实。而有的大学生,无论知识素养,还是道德素养,都很欠缺,却往往凭借着家庭良好的社会关系而轻松进入公务员队伍,不仅影响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制造了公务员招考选拔上的不公平。

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公职人员,担负着依法行政的重要职责,在执行政策、履行职能上也需要熟悉民情、民意,具有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而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充足的基层实践的经历,也没有经历过基层艰苦工作环境的磨练,一毕业就进机关、坐办公室,只能促使他们检查指导打官腔、说官话、想当然,制定计划、起草方案“闭门造车总结经验“听风是雨””,这样的工作状态,显然对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及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并不利。

作为大学生,应当先融入社会实践之中,在实践中增长阅历和才干,哪怕是自己尝试去干个体户,领略普通市民生活的酸甜苦辣,然后在具有了一定的基层实践经验和生活磨练的基础上再去报考公务员,以这样的素质和经历,或许更能体现出作为大学生在开展工作时所具有的作用和价值。

[2]根据材料,随着国家政策的变革,未来的公务员甄选与录用发展趋势将会朝以下三方面发展:

(1)应届毕业生几乎会只出现在县乡基层岗位。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充足的基层实践的经历,也没有经历过基层艰苦工作环境的磨练,一毕业就进机关、坐办公室,只能促使他们检查指导打官腔、说官话、想当然,制定计划、起草方案“闭门造车””,总结经验“听风是雨””,这样的工作状态,显然对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及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并不利。随着公务员甄选录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未来报考公务员的应届生会被安排在基层岗位。

(2)甄选与录用更注重基层经验。基层是公务员成长的摇篮。他们在基层工作时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自己的成长大有好处。他们身处最艰苦的工作环境,直接跟社会最底层的群体接触,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最能代表广大百姓的真实生活、原版声音。国家相关政策能不能在基层得到落实,他们最有发言权;国家政策如何才能得到根本落实,他们知根知底。正因为如此,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