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611财政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债负担率

【答案】国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国债的累积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用它分析国债规模,可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累积总债务的负担程度。其计算公式是:

国债负担率=当年国债的累积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X100%

2. 部门预算

【答案】部门预算就是按部门编制预算,改变过去长期以来按支出功能和收入类别编制预算的做法。部门预算要反映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既反映一般预算的收入和支出,也反映基金预算的收入和支出。部门预算是一种全面反映部门收支活动的预算。

部门的一般预算收入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一般预算支出包括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和科技三项费用、各项事业费、社会保障支出、其他支出等。

各部门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测算部门预算支出。按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分别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的支出需求,年度预算要求编制到具体项目。

3. 资源税

【答案】资源税是指对自然资源的课税。资源税有两种课征方式:

(1)以自然资源本身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必须是私人拥有的;

(2)以自然资源的收益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往往为国家所有。

前一种资源税实质上就是财产税,即对纳税人拥有的自然财富的课征,它与对纳税人拥有的其他形式财产的课税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很多国家的自然资源为私人拥有,因而这些国家只有财产税而没有资源税。

4. 起征点和免征额

【答案】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是指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

两者也有不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但两者照顾的侧重点显然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5. 预算外收入

【答案】预算外收入亦称“预算外资金”。中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收入或资金。其范围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 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审批建立的基金、附加收入等; 主管部门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自筹和乡统筹资金: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6. 最低费用选择法

【答案】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政府公共支出项目进行评估时,一般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标准的评估方法。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具体步骤是:

(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

(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对于需多年安排支出的项目,必须用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的现值;

(3)按照费用高低排出顺序,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最低费用选择法的特征是:

①所有备选方案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并且能毫无差别地实现这一共同目标;

②只考虑确定目标不同方案所需付出的代价,而不考虑这些方案的经济效益。最低费用选择法多被运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公共支出项目上。

二、简答题

7. 简述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作用。

【答案】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以及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所以,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研究的深化。

简单地说,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义可称之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①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 的增长也

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

②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

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8. 简述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方法及现实选择。

【答案】(1)自然垄断行业在无管制的情况下,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的价格为P m ,产量为Q m ,价格显然高于边际成本,产量过低。政府可以采取三种定价方式予以管制:

①边际成本定价法

如图所示,在政府管制的情况下,按边际成本定价法即P=MC,厂商的价格下降为P 1,产量增加为Q 1。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自然垄断厂商是在AC 曲线下降的规模经济段进行生产,所以,MC 曲线必定位于AC 曲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按边际成本MC 所决定的价格P 1一定小于平均成本AC 。因此,在管制价格下,厂商是亏损的,厂商会退出生产。这样一来,管制机构便

陷入了两难困境,要么放弃边际成本定价法,

要么政府资助被管制的企业。

图 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

②平均成本定价法

平均成本定价法是使管制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仍以上图为例,根据平均成本定价法即P=AC,管制价格将确定为P 2,相应的产量为Q 2。此时,由于P 2=AC,厂商不再亏损,厂商会继续经营,但利润为零。

③双重定价法

双重定价法类似于价格歧视的做法。具体地说,允许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强的消费者收取较高的价格,且P>AC,从而厂商获得利润。同时,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弱的消费者仍按边际成本定价法收取较低的价格,由于P

(2)由上面分析可知,对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定价方法现实中主要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或双重定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