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66西方经济学、财政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负担

【答案】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比例关系。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前者指税收总收人占GDP 的比率,也称税收比率; 后者指纳税人的纳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率。税收负担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2. 财产税

【答案】财产税指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人们可以利用财产赚取收入,财产还能带来声望、权力、保障等其他满足,财产差别是造成贫富不均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财产也能衡量人们的福利水平。不是所有价值增值都可纳入收入税基,尤其是资本收入,财产税由于其课税对象的有形性弥补了收入税基的这一缺点,因此财产税基可作为所得税的补充。并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以收入为税基的所得税征管较为困难,而财产是有形的,相对较容易掌握,其意义更为显著。

3. 直接税与间接税

【答案】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只能由纳税人承担的税。只要税收不再转移到商品或劳务的最终消费者身上,征税对象本身承担的税负,就可归为直接税。直接税是以个人收入、企业利润、财产价值等税基为纳税依据的税。一般将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土地税和人头税等视为直接税。在一般情祝下,直接税都是累进税。

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转嫁、纳税人并不最后承担税负的税。从形式上看,间接税是由纳税人缴纳的,但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即通过将税收额加在产品的价格上,由购买者承担税负。间接税实质上是不直接向承担税负的人征收的税。间接税一般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4. 出口退税

【答案】出口退税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己报关离境的出口货物,由税务机关根据本国税法规定,将其在出口前生产和流通各环节已经缴纳的国内增值税或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的一项税收制度。出口退税的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避免对跨国流动物品重复征税,从而促进该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出口贸易。

出口退税制度是一种间接的财政支出,实施的对象是出口货物,只对出口货物的税金成本进行补偿,实施难度小,由于它是国际惯例而不至于遭受到货物进口地政府的贸易报复,同时作为一项财政激励机制,出口退税已被WTO 为诸多成员广泛应用。

5. 二部定价法

【答案】二部定价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

,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基本费”。因此,二部定价是定额定价和从量定价二者合一的

定价体系,也是反映成本结构的定价体系。由于二部定价法中的“基本费”是不管使用量的多少而收取的固定费,所以有助于企业则务状况的稳定; 由于二部定价法具有“以收支平衡为条件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性质,所以现在几乎所有受管制的行业(特别是电力、城市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都普遍采用这种定价方法。

6. 税收豁免

【答案】税收豁免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小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以豁免其税收负担。至于豁免期和豁免税收项目,应视当时的经济环境和政策而定。

最常见的税收豁免项目有两类:一类是免除关税与货物税; 另一类是免除所得税。

免除机器或建筑材料的进口关税,可使企业降低固定成本; 免除原材料以及半成品的进口关税,可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免除货物税同样也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至于免除所得税,一方面可以增加新资的利润,使企业更快地收回所投资本,减少投资风险,以刺激投资;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政策的顺利实施,以稳定社会正常生活秩序。

二、简答题

7.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答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为公共财政的存在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有时也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即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

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竞争性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的条件下,信息构成商品生产、消费和营销的最敏感的神经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是“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竟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

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求大于供,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 供大于求,压缩生产,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公共财政这只“看得见的手”互为补充,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收入分配公平、经济稳定发展,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即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来讲,市场和政府公共财政,二者缺一不可。

8. 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答案】准公共物品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从各国的实践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政府授权经营。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这一形式选择民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委托中标的民间企业经营,但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实行政府规制,一方面禁止其他企业自由进入,另一方面又禁止中标企业制定垄断价格。

(2)政府参股。对于那些初始投资量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由政府通过控股参与建设。

(3)政府补助。对于那些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务的民间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民间企业,政府给予一定数量的补助。这是因为教育服务、卫生服务、高新技术的开发都具有正外部效应。补助的方式包括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税等。

9. 试述税收的收入效应。

【答案】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所示。

图 税收的收入效应

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图中AB 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

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在个人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