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波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宁波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宁波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6 2018年宁波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10 2018年宁波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14 2018年宁波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学位]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18
一、论述题
1. 如何理解体育的娱乐功能体育的娱乐功能的体现
【答案】最初的体育基本上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为了生存的工作,体育活动是工作之余的活动,因而具有放松性,其采用的各种项目多具有游戏性。
(1)体育活动中的娱乐要素
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
游戏是非日常性、非生产性的活动。
游戏有一定的竞争性、对抗性和不确定性。
(2)体育娱乐功能的表现形式
体育参与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直接参与者通过体育活动对身心的良好影响要比间接参与更积极、效果更大。
直接参与是指个体亲自参加到这项体育活动中。
间接参与是指观看他人的体育活动,可以是在比赛现场观看,也可以通过电视观看。
2. 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案】(1)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
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行为,对学校体育的观念、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学生媒介接触内容与学生体育价值观
大众传播效果的表现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等等。 体育具有游戏娱乐性的本质。大众传媒中体育信息因其内容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体育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大众媒介参与了对个体思想和行为塑造。大众媒介对于社会化的意义表现在:
a. 大众媒介通过电视、书籍、报纸等媒介体育信息内容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现实体育生活的图画,帮助学生构筑成一个“现实”和“完整”的世界。
b. 大众媒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社会规范或规则,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和学习到体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等。
(2)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媒介传播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育知识方面
大众传播可能传播似是而非的体育知识,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对体育的认识方面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如果辨别力和判断力不强,往往产生理解上的片面和体育价值观的扭曲。
体育暴力方面
如果传媒的报道虚假失实,或经常发放含暴力和不道德成分的体育信息时, 他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思想行为受到不良影响。
体育道德方面
媒介中的假球、黑哨的报道,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体育意识。
偶像崇拜方面
传媒所鼓吹的物质至上、追求名牌、讲求享乐、重视包装、偶像崇拜等铺天盖地的媒介宣传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
3. 简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具体内容。
【答案】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1)自我完成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锻炼身体,虽有教师的指引和启迪,但必须亲自参加整个教学过程,不可由他人代替。
(2)完成认识活动的能动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客体和参与锻炼身体的实践,虽有教师、教材和学校的各种安排,但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创造性的学习,能动的发展自己。
(3)制约的作用
所谓制约作用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校教育管理,都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为出发点,又以其为检验主导作用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
(4)评价反馈作用
所谓评价反馈作用,是指学校的各种教育措施能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4. 课余体育有哪些特点?如何根据其特点认真开展课余体育工作?
【答案】课余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相比,有如下特点:
(1)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课余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课余体育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不受体育课堂的固定环境限制。
(2)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
(3)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学生在课余体育中,活动自选,发自内心,倾情投入,展现自我。
教师在课余体育活动中起到指导咨询的辅助性作用。
(4)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是国家法规明文规定的必须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具有法定活动的强迫性质。
课余体育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与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
(5)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课余体育中的参与对象包括学生、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行政干部、团组织和少先队干部等,具有群众性。
通过课余体育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努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竞技体育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6)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课余体育是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课余体育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它不是体育课直接的延伸,也并非纯粹是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5.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效果目标是什么?
【答案】(1)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
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増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6. 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什么深刻影响?
【答案】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