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 二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社会和谐。
2. 对外劳务合作
【答案】对外劳务合作是指向国外派出人员提供劳务,以获取工资和其他收入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这种劳务是与承包工程项目无关的其他劳务,主要包括:向外国承包工程公司提供的劳务人员,向国外工厂机构提供的生产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向国外提供的海员、厨师等其他提供劳务的人员。劳务合作的特点是投资少、创汇快、风险小。
3. 信息化
【答案】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微观层次。企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创新性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重构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模式和机制。
(2)产业信息化。信息化的中观层次。产业信息化是指各个产业大规模地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各行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3)经济结构信息化。信息化的宏观层次。这是使国民经济系统实现整体内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方式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4)全面信息化。信息化的社会层次。在全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人民生活领域,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
4. 国家预算
【答案】国家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集中性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国家预算收入和国家预算支出。国家通过财政机构把各部门上缴的税金、利润等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再通过国家预算支出,有计划地把资金分配到各部门和各地区。国家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发展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一部分用于国防建设、国家行政管理、国家储备和对外援助等。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立法机关审批才能生效。国家预算一旦被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各政权机关以及有关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国家预算活动受预算法制约。
5. 国家所有制
【答案】国家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的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民所有制一般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的形式,即生产资料属于全体劳动者的国家所有制。相对于共产主义阶段的全社会所有制来说,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还是一种低层次的不成熟的全社会所有制,还需要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而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却并不意味着国家对所有全民所有制企业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而且应当适当分离,即在全民所有制经济领域内,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统一的,属于全体人民,也就是统一归国家所有,由国家代表全体劳动者行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宏观的支配权,在总体上管理整个全民所有制经济,而将占有权、使用权和微观的支配权委托给企业,山企业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
6. 房地产市场
【答案】房地产市场是指将房地产作为商品进入流通,实行有偿使用或转让的场所和关系。房地产市场包括房产市场和十地市场。十地市场在我国目前只出售十地的使用权而小出售所有权,十地买卖都规定有使用的期限,期限依土地使用的性质不同。房产市场既可出卖所有权,也可不出卖所有权而只出卖使用权。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是:
(1)经营对象具有地域性,并且是非流动性商品;
(2)房地产价格具有上浮性;
(3)具有垄断性。因为土地是有限的,优等地更有限,这就造成了土地使用权的垄断,发展房地产市场有利于促进住宅商品化和土地有偿使用,有利于缓解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国有资产价值流失,并可为建筑技术、建材工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7. 简单商品经济
【答案】简单商品经济是指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简单商品经济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中,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它存在于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附属于居支配地位的经济形式。
8. 国家信用
【答案】国家信用是指国家按照有偿的原则筹集和供应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形式。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发行国家公债。这是一种长期负债,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
(2)发行国库券。这是一种短期负债,期限在一年以下居多。
(3)专项债券。这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
(4)银行透支或政府借款。银行透支一般是临时性的,有的在年度内偿还。政府借款的期限一般较长,通常在隔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时才能偿还。总的来说,国家信用的直接用途是弥补政府财政赤字。此外,也用于调剂财政年度收支的暂时不平衡。国家信用还可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从政府宏观调控角度讲,当需要刺激经济扩张或需要抑制经济过热时,可通过国家信用来筹措资金或吸收货币,以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
二、简答题
9.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的比例以商品价值为基础。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商品的市场价格要以其价值为轴心受供求关系等市场因素的影响而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改进生产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 因为商品交换的比例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而价值则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只有不断地改进技术和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劳动耗费,才能使自己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获得较多的盈利。这对国家、对企业、对劳动者个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②可以调节社会生产。
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影响商品生产者的物质利益,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支出和盈利。因而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必然促使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从而调节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对社会生产的这种调节作用,从社会规模上对生产进行宏观调控。
③可以调节商品流通。
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必然影响商品的供求。供给按照与价格相同的力一向变动,需求按照与价格相反的方向变动。价值规律就是通过对商品供求关系的调节,从而调节着商品流通。
④可以促进劳动者(包括科学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勤奋劳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自己的业务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