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学位]之语言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语言中一般的词都有多义的特点?
【答案】一个词在刚产生的时候,它的意义只是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因而它往往只有一个意义. 但是客观对象本身是复杂的,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和其它的客观对象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也就是说,甲类对象的某些特征可能也是乙类或丙类对象的特征。因此,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就有可能根据两类或几类对象之间的形状、颜色、性质和功能等特征方面的共同之处,用称呼甲类对象的词去称呼与甲类对象的特征有联系的乙类或丙类对象,因而产生出与它有联系的新的意义。一个词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那类对象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它通过这些特征而与其它对象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可以用一个词来反映这些联系,形成多义词。
2. 语言中为什么会产生同音词?
【答案】某一语言的词汇中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称为同音词。产生同音词的原因有:
(1)多义词的分化是产生同音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2)偶然同音也可以造成同音词。
(3)同音词还可以有其它来源,语音的演变和借用其它语言的词都可以产生同音词。
3. 请说明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答案】(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词汇中稳固的部分,而一般词汇则是词汇中流动的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地得到丰富和充实。
(2)在词汇的发展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互相影响的。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发展的基础,利用原有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的新词不能脱离基本词汇中的词。在基本词汇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开始的时候都是一般词汇中的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中有些词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使基本词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4. 为以下词语序列加注国际音标。
只有 沉静 下来 智慧 才能 升起 【答案】
第 2 页,共 28 页
5. 什么是语言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
【答案】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语言的词汇标志着极为纷繁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它对客观现实中各种变化最为敏感,新事物的出现、原有事物的变化、旧事物的消亡,都会反映到语言词汇中来; 因此,词汇几乎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在语言中根深蒂固,在许多时代中都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语法的发展很慢。语音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它的演变也是相当缓慢的。
6. 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以及原因。
【答案】(1)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种性质决定它的变化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两大特点,具体表现是:
①语言演变的渐变性
a. 语言演变是渐变的,这是由语言作为最重要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的交际工具。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本来是任意的,语法规则也只是大家遵守的习惯。语言的演变只能因势利导。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它一下子发生大的变化。
b.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把任何一种现代的语言和它的古代的状况加以比较,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都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②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
语言演变同时还具有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 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的不同
与社会和交际联系最直接的是词汇,也即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求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相比之下,语音和语法就稳定得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的。同时,在词汇、语音的内部,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也是不平衡的。
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失、人们观念的改变、单纯为求新而换个新鲜说法都是经常在发生的。这些都会在语言的词汇中随时得到反映,表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例如,随着人类登月计划的实现,英语中就有"deepspace" (外层空间)、"moonwalk" (月面行走)等新词; 新词新语加入语言的词汇是经常发生的事。但在语法规则的使用上,新词的加入则不会对其产生很人的影响。
b. 不仅语音、语法、词汇各个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的。
如词汇虽然是语言系统中变化速度最快的子系统,但是在其内部的子系统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词汇中表示交际中基本概念的基本词汇是不容易发生变动的,如“天、地、人、手”等
第 3 页,共 28 页
词。而一般词汇则是变化较快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演化。
c. 语言变化的不平衡性还体现在地域方面。同一语言现象的变化速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的地区常常不一样:有些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
例如同样在/i//y/前的/k//ts/,
在北京变成
,而/ts/不变(/ts/后的撮口变齐齿)。
总之,语言演变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随时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的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2)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语言演变发展是在一定的原因和条件下进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同一个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接触或统一必然会造成语言相应的变化: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必然会使得语言变化和调整。
②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语言中语音、词义、语法系统内部的各要素之间,以及这些系统彼此之间,都有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7. 字与词的关系怎样?
【答案】文字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从记录的音节数目来看,它既可能只有一个音节,也可能有几个音节。如英吉利文字中的"bicycle" ,字形——"bicycle" ,字音—
[baisikl],字义——“自行车”,记录三个音节。而我国的汉字则是另一种情况,一个字原则上只记录一个音节,而汉语的词既有单音节的,也有复音节的,所以一个汉字可能记录一个词(如“红”“笑”“树”),也可能只记录一个词素(如“捍”“溉”“铿”);此外,还有少数的字并未记录完整的语言成分,要几个字合起来才能记录一个词或词素(如“首藉”)中的“首”“藉”、“孑”中的“孑”“”、“卡宾枪”中的“卡”“宾”。
8. 请解释语法成分、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形态、语法手段等术语的含义。
【答案】(1)语法成分: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语法成分。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2)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至于性、数、格、人称、时体等范畴意义,也是反映上述方一式和功能的。
(3)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记,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
第 4 页,共 28 页 ,在广州却保持/k//ts/不变,在苏州则是/k/
变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