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评价江苏省公务员量化考评模式的优缺点。

【答案】绩效考核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附属单位人员的观察和评价。公共部门人员绩效考核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共事业组织等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工作绩效测量标准,对所属的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表现、行为能力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考核,并以此作为对公共部门员工的奖惩、职务晋升、薪酬调整、培训和辞退的客观依据。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是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在法律依据、考核方法、指标体系以及考核结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量化绩效考核手段也需要不断深化和完善。从我国的情况来看,量化考核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普通型,即将绩效考核作为特定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如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社会服务承诺制和行风评议制度;行业型,由政府主管部门设立评估指标体系,对业内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量化考核;专项型,即对政府工作的某一方面或专项活动作绩效评估。

江苏省公务员量化考评模式的优点是:公职人员的量化考核模式改变了公职人员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空泛性以及考核结果的“平台化”,提高绩效考核的精确度和分辨率,増强了绩效考核的效度和信度。强化了公职人员的效率意识和功绩意识,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克服官僚作风和懒政现象。考评方式的多样性,与实际情况的结合,避免了不规范操作问题。

江苏省公务员量化考评模式的缺点是:(1)职位分析不到位,职位职责不明确。职位职责是进行量化考评的基本依据,考评内容应围绕职位职责进行,不能脱离具体的职位要求和任职要求来抽象地评定一个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公务员考评应首先通过职位分析确定组织对公务员的期望和要求,制订出客观的考评标准,通过制订职能资格标准及考评标准,将组织对其成员的期望和要求公开地表示和规定下来,这样,考评才具有总体性和全局性。

(2)许多关键指标尚未量化,个性化程度差。考评内容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能够以数据表达的指标比例过小,远远达不到量化考评的标准。就考评的主要内容而言,主要是集中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不能满足人事制度的发展需求以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要求。此外,未能根据考核对象的类型、层次及其工作性质的不同,因事制宜,设计不同的考核指标,对于不同职务和职位的公务员考评指标的针对性、专业性差;只注重同一性,忽视了差别性。考评指标体系客观性、针对性、科学性的程度尚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这种不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必然影响到考评结果,使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被考评者的状况,易产生偏差。

二、思考与分析

2. 深圳339家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体制变革

2007年10月,深圳市对通过分类改革保留下来的339家事业单位,在机构重组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促进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改革之一:法定机构试点。

法定机构是在特定立法下设立的独立运作的公营机构,一是建立以理事会(管委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除部分重要岗位可实行委任制外,其他人员一律按劳动法规进行管理,配套建立相应的薪酬制度。此项试点己选择市城市规划发展研宄中心、市房地产估价中心、市仲裁委和拟整合的检测机构作为试点单位。

改革之二: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建立理事会作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权力机构,其成员由政府部门代表、社会人士、行政执行人等多方组成。二是明确管理层的职能和权责。管理层由事业单位的行政执行人及其副职组成。行政执行人是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事业单位日常工作,接受理事会监督并对理事会负责。三是建立职工民主参与制度,涉及全体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需按照有关规定提请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审议。

改革之三:事业单位从行政级别管理转为岗位等级管理改革。

一是取消现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全面推行岗位等级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人员聘用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将人员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二是对新成立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部门不再确定其主要负责人的行政级别待遇,改为核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等级。三是在岗位等级制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领域事业準位主要负责人探索新的等级评价机制。

改革之四:政府检测机构体制改革与资源整合。

此项改革旨在打破政府检测机构隶属各职能部门分层级设置的传统体制,解决关键仪器设备雷同、资源分散、重复投入、闲置浪费等问题。此项改革分两. 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推进市属检测机构整合,第二阶段纳入区、街道检测机构。第一阶段将适宜整合的市属检测机构整合为3家左右。同时,制定市属检测机构整合有关配套政策,保障相关监管执法机构进行快速检测和流动现场检测的能力。

[1]深圳市事业单位“理事会(管委会)”管理模式有何优点与缺点?

[2]请结合本章相关知识,思考深圳市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1]⑴深圳市事业单位“理事会(管委会)”管理模式的优点

①体现了一种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即政府管理从以权为中心过渡到以职能服务为重心,同时,把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理念,如效率、质量等引入到事业单位管理中来。使政府的公共管理更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取消行政级别,改用职级制,以及事业单位法定机构化,购买服务等举措是一种积极探索,有一定创新意义。

②法人治理结构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决策主体,由主管部门变为理事会,使事业单位真正实现自主管理;决策方式,由领导(部门代言人)决策变为理事会(多方代

言人)决策,使事业单位决策更科学合理;监督体系由行政监督为主变为多渠道、多层次监督,使事业单位的管理更加透明,更加合理。

③引入“整体外包”、“招投标”等市场化手段与机制,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一种变革与创新的体现,事业单位把可以通过采购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不影响该项服务质量、效率和持续保持稳定供给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用市场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和供应,可以降低公共服务的单位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深圳市通过对包括市政公园管养体制在内的事业单位改革,使得公共服务的目标更加明确、公共投入机制完善、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健全,进而使公共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的管理与运行更加高效。通过购买服务,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服务提供,有利于培育并形成与广大市民要求相适应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从更高的角度看,深圳市政公园管养体制改革,不仅对同类城市相关事业单位服务外包提供借鉴,同时,对我国事业单位进一步深入改革,也有某种启迪意义。

(2)深圳市事业单位“理事会(管委会广管理模式的缺点

①改革的两难境地。推行改革的事业单位,变成“亦政府亦企业”,处于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双重压力之下;另外一些难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则深陷“非政府非企业”的窠臼,改革难以展开。

②没有调动员工的改革积极性。现行的体制下,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它们既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是主管部门利益所在。员工担心改革将使其部门利益受到损害,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有的主管部门习惯于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担心改革带来不稳定因素。再次,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职工安于现状,担心改革后现有利益得不到保障,保不住„铁饭碗‟,使改革缺乏内驱力。

③事业单位改革扰乱市场秩序。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改革方向使事业单位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一直受到政策鼓励和支持,同时,事业单位本身服务性质多种多样,介入市场程度有深有浅,行业受国家政策扶持、限制程度也

大有区别,因此不同事业单位间盈利能力区别很大。一些事业单位因具有行政特色,利用特殊地位进行盈利,成扰乱市场秩序主要症结

[2]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企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的又一改革重点。有关改革措施,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在深圳市近日出台的一系列事业单位改革措施中,不乏让人眼前一亮之词,如“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以事定费”、“购买服务”等等。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1)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转向职位职级和绩效管理,有利于改变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官本位”倾向。事业单位代表着公共利益和政府形象,如果取消了行政级别,目前在我国广泛存在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之间的岗位交流如何实现?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取消行政级别应慎之又慎。

(2)事业单位实行职位和职级分轨管理,也会发现新的问题。能否成功实现从行政级别管理到职位职级管理,关键取决于能否借助于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以及绩效指标的设计等科学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