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肺活量
【答案】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之后,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它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与年龄、性别、身材、体位、呼吸肌力量强弱以及肺和胸廓的弹性等有关。
2. 横小管系统
【答案】横小管系统是肌细胞膜从表面横向深入肌纤维内部的膜小管系统。横小管又称T 管,走向和肌原纤维相垂直,横穿于肌原纤维中肌节之间,成环状环绕每条肌原纤维,同一水平的横管互相沟通,横管内腔与细胞外液相通,其作用是将骨豁肌细胞膜上的冲动传到肌细胞内部。
3. 离心性肥大
【答案】离心性肥大是指耐力运动员表现出来的全心扩大,左心室室壁厚度轻度增加的心脏肥大。离心性肥大常见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 运动技巧
【答案】运动技巧是运动技能的高级阶段。当动作的完成达到了自动化阶段以后,人对动作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空间、时间、力量特点等产生了清晰的运动知觉和动作表象后,这种技能就成了技巧。运动技巧形成以后,从动作的反应速度和敏捷性、灵活性来看,动作都仿佛是自动完成的。
5. 突触传递
【答案】突触传递是指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突触传递的过程可概括为:突触前神经轴突末梢的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化学信号到达突触后神经元和突触后神经元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三个步骤。
6.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答案】(1)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时负荷未发生位移,从物理学角度认识,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多能量。
(2)等张收缩是指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此可以做功。
7. 心排出量
【答案】心排出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输出的血量。又称每分心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它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正常心率以
8. 组构原则
【答案】组构原则是指运动皮质发出下行控制纤维的细胞是高度分域地组织起来的,与每一块肌肉有关的皮质神经元都有集聚的中心和围绕的外野,任何支配不同肌肉的中心区不会重叠,但是一条肌肉的外野支配区可能和另一条肌肉的外野,甚至和它的中心区发生重叠的分布规律。 计算,
搏出量约
心输出量约为
二、简答题
9. 什么叫女性运动员“三联征”,具体表现和原因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答案】(1)定义
女运动员“三联征”是指在运动训练影响下以连锁形式出现的一组综合症候群,表现为膳食紊乱、闭经和骨质疏松。由于最初发现于女性运动员人群因而得名。
(2)具体表现
“三联征”的突出表现为膳食紊乱、各种形式的月经失调(包括闭经)及多发或复发性应力性骨折。
(3)原因
国际运动医学界认为,引起“三联征”的核心和起始是饮食紊乱,随之发生的是由于代谢紊乱和低雌激素水平诱导的闭经,而在饮食紊乱和长期低雌激素的影响作用下,出现运动员骨钙沉积不良、骨密度低下的现象,逐渐产生骨量降低和骨质疏松。“三联征”的发生与运动项目高度相关。一般说来,越野跑、体操、游泳是“三联征”发病率最高的项目。越野跑、游泳都是大运动量的运动,女运动员常容易因为大运动量导致体重过轻、体脂过少、营养不良等系列因素引发女运动员“三联征”;体操项目则需要女运动员控体重,但又是强度很大的一项运动,因此也容易产生饮食紊乱而诱发其它一系列病症,导致“三联征”。
10.简述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答案】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和循环系统的血液充盈程度的因素都能影响动脉血压。具体影响因素包括:
(1)心脏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越多,则贮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中的血量也越多,管壁所受的张力也越大,收缩期血压的升高也就越明显。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多少。运动中,每搏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也升高。
(2)心率
如果心率加快,而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都没有变化时,由于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至
外周的血液也就减少,所以心舒期末,贮存于大动脉中的血液就多,舒张期血压也就升高,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
如果搏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时,心舒期中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动脉中的血量増多,舒张压升高。外周阻力增加时,收缩期血压也升高,但由于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所以脉压变小。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具有缓冲动脉血压变化的作用,即减小脉压的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但老年时,由于动脉管壁中的弹力纤维变性,主动脉和大动脉口径变大,容量也増大,而可扩张性和弹性变小,作为弹性贮器的作用减弱,因此老年人动脉血压的波动(即脉压)较青年人大。
(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
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相适应才能使血管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在失血时,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容量改变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压必将降低,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随之减少,动脉血压显著降低。如果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容量大大增加,也会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
11.简述降脂运动方案。
【答案】(1)传统上推荐的防治高脂血症的运动
每天最少20〜30min 的中等强度的持续运动,每周最少3天,推荐的运动强度是
率储
(2)最近研究的降脂运动方案
最近的研究显示,在一天中累计运动达
于那些很难有
用以步代车、爬楼梯等达到锻炼的目的。
12.简述乳酸阈产生的机制。
【答案】乳酸阈产生的机制
(1)运动时肌肉缺氧
人体在运动中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运动肌肉的氧供应不足,使得一部分肌糖原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供能产生乳酸。肌乳酸由肌细胞扩散进入血液中,导致血乳酸浓度増高。
(2)需氧量大于机体的摄氧量
以有氧供能为主转向乳酸供能为主,有氧供能逐渐减少,乳酸供能增加。
(3)肌纤维类型的动用
随运动强度的渐増,快肌纤维的动用逐渐转向优势,导致血乳酸浓度增加。
心心 备(
即可对心血管健康有明显的良好影响。这对
整块时间而不能坚持规律运动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他们可以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