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679社会学原理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宿命型自杀
【答案】宿命性自杀,是由社会规范过于严格所导致的。人们承受规范的约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规范的约束反而会变成一种压抑。如果人们一举一动都受到限制,自己没有丝毫选择的自山,那么整个生活就会涂上一层宿命的色彩。这种规范过严的状况,会引起宿命型自杀比率的上升。
2. 都市研究
【答案】都市研究,是帕克为芝加哥学派提供的关于大都市丰富多彩的生活的研究。帕克在鼓励经验研究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他提出了社区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围绕他形成了致力于对城市和社区进行实地考察的研究群体一一芝加哥学派,自此都市研究成了一项合法的科学事业,并成了该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
3. 逻辑行为
【答案】逻辑行为,就是指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将手段与目的合理地联系在一起的行为。这不仅是对完成这些行为的主体而言,也针对那些拥有更广博知识的主体,也就是说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具有上述意义的行为。。
4. 历史唯物主义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南斯拉夫学术界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理论,它表现为历史的逻辑,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因此,它的基本内容是关十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一言以蔽之,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理论学说,它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关系,犹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生物学的关系一样,是理论学说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5. 情感
【答案】情感,在群体中,个人之间所具有的内部兴致,如好感、反感、赞同、反对等。在
交换中,情感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
6. 印象管理理论(戈夫曼)
【答案】印象管理,是将社会机构比作一个舞台,认为人们都在这里登台表演。这种表演中,我们都非常关心和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即如何在他人心中塑造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印象的过程。或者说当人们观察他们时,他们应如何表现自己。戈夫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理想化表演、神秘化表演、补救表演等。
7.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拎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泛指对一切社会行为的控制; 狭义的社会控制,特指对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的控制。它可以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祸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8.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答案】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指,19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帝国主义时期,文化层次上的主要包括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以及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1)客观性与个性的矛盾
齐美尔认为,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矛盾,是文化的客观性与人的个性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实现人类的目的,创造了物质产品、政治和经济制度、各种意识形态及包括科学、艺术和宗教等的文化形态。但文化一经被人们创造出来,就获得一种客观性的特征,即它摒弃一切主观性和个体感受性,代之以纯粹的逻辑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自由要求相对立。
(2)社会与个人的矛盾
个人必须在社会中生活而不能与它脱离,但同时又与社会相对立。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必然要处于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结成一定的群体,直至组成国家。现代组织和社会需要的是协调一致的目的和行动,但是这种集中和专门化是以牺牲个人的丰富性为代价的。个人只有在社会联系之外,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而这又是不可能的。因此,个人在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体系中地位的特征是对社会的疏远和异化。
9. 阶级斗争
【答案】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势必产生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级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斗争是同资本关系本身一起开始的。
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这场斗争就一直如火如茶地进行着,只不过在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不带有政治的性质,没有发展成一个阶级反对一个阶级的斗争。当时工人反对雇主的斗争只局限于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这样一些经济日的,没有触及和提出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反对剥削制度这样一些根本性的政治要求。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还停留在反对机器生产和破坏机器的低级阶段。表明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十分发达,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性质没有被清楚地认识到和揭露出来。
而自19世纪30年代起,工业资产阶级相继在法国和英国取得政权,掌握了政权的各国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断加深对工人的残酷剥削,致使下人阶级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使无产阶级也日益成熟起来。在30年代和40年代期间,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第一次提出了作为独立阶级的政治要求。尔后英德的三大工人运动都告诉我们: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从破坏机器和自发的斗争时期转到了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
10.结构进化
【答案】结构的进化,是指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改变。以工业社会和原始社会为例:在结构简单的原始社会里,它的各部分基本相似,其中一部分很容易被另一部分所代替,社会内部缺少分化,因而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复杂的工业社会里,其情形已有根本的不同。这时,先前简单社会的那种单一性和同质性特征已不复存在,社会组织呈现出分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社会里,一部分活动遭到破坏时,另一部分已无法取代它的活动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答案】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经历了从社会哲学到社会学的转变。
(1)古希腊哲学关于社会的思想
古希腊时期,一些主要社会哲学思想代表着各个不同阶层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智者派具有典型的意义。
①柏拉图。社会思想的代表作有《国家篇》和《法律篇》。
a. 他在《国家篇》中提出了建立“理想国”的政治主张,其矛头指向当时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治。认为社会应由三个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是:哲学土、武士和劳动者,他们各有不同的社会职责。
b. 他在《法律篇》里己不再提及他的份个等级的社会主张,而强调在各个家庭之间进行平分土地的重要性。
c. 柏拉图在社会思想史上的贡献:他首先发现了社会分工这个事实,并指出了它对社会和人们的意义,以及由于经济的不平等所造成的某种类型的阶级斗争。还指出了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的意义,以及地理因素、教育和社会意识,特别是宗教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但柏拉图的社会思想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