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845社会理论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评价默顿关于越轨与失范的理论观点的意义与局限?

【答案】(1)默顿关于越轨与失范的理论

关于越轨或失范,默顿认为应当把它放到社会结构中的矛盾关系中去考察。默顿用下表来解释他的越轨和失范理论。如表所示:

表 默顿关于越轨与失范的理论

在表中,文化的目标也是功利的目标默顿用正号(+)表示对功利目标和制度允许实现功利目

标的手段的认可,用负号(-)表示对目标或手段的否定。根据认可或否定目标与手段的小同变量关系,默顿概括出5种适应方式。

①当行为者既认可了某种功利目标又采用受制度允许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时,他进行的是没有失范和越轨的从众行为,默顿称之为受过良好教育且工作积极而实现功利日标的合适行为;

②有某种文化目标追求,但未能按制度允许的手段行事,必将产生越轨行为,默顿称之为“创新”,美国白领工人的某些犯罪活动就属于这种越轨行为;

③没有明确功利目标,只知单纯咯守制度规范,将产生没有实际意义的僵化保守的“仪式主义”行为;

④既没有功利目标或文化目标,也不顾及制度与规范,默顿把这种社会行为称为“逃避主义”,如醉生梦死,追求虚幻,对任何事情都不负责任的放荡行为等等;

⑤最后一种行为类型是否定原有的日标和制度,提出一种新日标和制度作为追求日标与行动准则,这就是“造反”。

无论社会行为否定了文化目标(功利目标)和制度化的手段哪一条,失范和越轨都会发生,并且因否定的方面不同而使越轨呈现多样化。

(2)意义

①默顿的理论起到了沟通社会失范与个体越轨、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的桥梁,找到了最佳的理论契合点:

②默顿认为“文化产生日标,社会结构决定达到目标的手段”的观点给人们很大的启发。

(3)局限

①默顿没有把越轨看作是整个社会制度遗乏与政策失灵的产物,因此也没有对控制社会越轨行为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②默顿将其越轨理论只应用于分析下层社会越轨行为的局限性,以及维护资产阶级文化和社会规范的阶级性。

2. 如何评价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答案】(1)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思想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它从方法论和研究对象角度上对社会学作了有意义的界定,对社会学研究专门化和制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但形式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却很少被后来的社会学家继承,是因为形式社会学对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描述过十抽象。齐美尔对于形式的特别强调,导致他所提出的形式类型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这些形式关系所具有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特征,更多地成为精神理解和思想的产物。

(3)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虽然论及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但他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把人们的相互作用看做是社会的实在,而仅仅看成是一种社会过程,是“某种发挥作用的、使个体不断感受的东西”。

3. 杜尔克姆怎样论述自杀的不同类型,他关于自杀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答案】(1)自杀的不同类型

①利他型自杀。在机械社会中,由于过分强烈的社会整合,极端地否定了个体的地位和价值,自杀一般是利他性自杀,即牺牲个人而维护社会和群体的共同原则或共同利益。机械社会的整合能力越强,利他隆自杀的频率越高。

②利己型自杀。是对个体地位和价值过分强调、在社会现实中又难以兑现的条件下发生的,或者说是受个人主义支配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价值的极端表现。

③失范型自杀。失范型自杀主要产生于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时期。当人们在动荡不安中失去某些原有道德观念或价值原则支持,很多意想之外的事情不断地在现实中发生,并且个人在原有观念系统中形成的选择受挫时,失范性自杀就会较多出现。

④宿命型自杀。这种自杀之所以会发生,乃是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忍受过多的限制所造成的。

(2)自杀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从杜尔克姆关于自杀四种类型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他始终在机械社会向有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在个人地位、利益同社会整合力度强弱的矛盾关系中,展开自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说,研究自杀现象不过是研究社会整合和社会团结问题的‘种具体层面,根本目的是要揭不怎样才能获得一种稳定而健康的社会团结。杜尔克姆看到社会团结的形成与维持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合理调整、规范的过程,否则,像自杀这种以极端形式冲击社会团结的现象就无法杜绝。

4. 简述科层制的优缺点。

【答案】(1)科层制内涵

韦伯将科层制视为法理型统治的特殊形式,这也是他所认为的人类组织的合理形式。在这种统治形式下,组织按照合理性的原则来设计和分工以便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官员们的职务等级是按照集权体系所安排的圆定有序的体系,并且有着与职务相对应的严格的权限规定。组织运转依靠的是没有人情味的职责、规定和准则,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官员的任命与提升所依据主要是的业绩。韦伯认为,所有这一切都保证了组织目标的有效实现。

(2)科层制的优缺点。

①科层制的优点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统治形式,而且是未来社会和组织中统治形式的合理发展方向。他对科层制的优点大加赞赏,对其作用也大加肯定。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所采用的建立在集权和档案制度基础上的行政管理,精确、稳定、纪律严明,无论对统治者还是有关的人员来讲,都必须做到言而有信。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劳动效益。

②科层制的缺点

韦伯过分强调了科层制的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人忽视现实中种种科层组织的各种负效应。科层制所实现的效率是以忽视人们的精神与情感为代价的,科层制越是彻底地非人格化,也就越容易背离人的价值与尊严; 在这种统治形式下,对规则的绝对服从不仅容易导致人们的创造力和责任心缺失,而且随着科层制的发展,人类会陷入理性化的牢笼之中。

5. 请简述现代化的主要构成要素(提示:可以从经济关系、经济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分层、职业、家庭、宗教、文化等、政治以及心理层面进行描述,至少列举6个方面)

【答案】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这是现代化发展过程和非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区别。现代化,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其组成部分至少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专业化、高水平的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科层化、参政范围的扩大、文化的世俗化、行为的理性化等等,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普遍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

一个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其最重要的社会基础之一,即是社会结构的分化。而且一个社会能否实现朝向现代化的转型,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也是社会结构的分化是否达到了相当程度。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结构的分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个人角色分化。个人角色分化是指个人所扮演或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分离。个人角色的分化造成个人更有效地承担角色,按角色规范实现角色的社会功能,同时造成个人之间的角色互动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②社会组织的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表现为,承担多种功能的单一组织向承担单一功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