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39英语新闻业务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判断:新闻媒体有意无意地掩盖、歪曲事实就是误导和侵犯受众知晓权。

【答案】题中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知晓权又称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知情权不是媒介特权,它是人民的权利,受众作为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特别是通过媒介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的专门从事社会信息整合和传播的公共部门,其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更加明确和强化。

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应如实报道,不应歪曲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新闻真实是共同的要求。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该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的内容,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一个真正的新闻媒体,不仅应该具有独特的新闻敏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传播多种事实和意见。新闻媒体有意无意地掩盖甚至歪曲事实,误导民众,侵犯他们的知情权,最终将妨碍公民的新闻自由。

2. 简述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答案】新闻价值的相对性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里,不同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是变化发展的。

(1)新闻价值相对性的表现

①从大的力一面来说,中国近代新闻事业从产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新时期,基本上是以政治新闻为主导的,包括维新、共和、国共两党的新闻事业斗争,以及十年文革期间的“大字报、大辩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新闻实践领域的经济新闻骤然增多。新闻媒介一改过去以政治新闻为主的做法,大力加强了经济建设的宣传。一大批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报刊和广播电视节目纷纷创建,企业报、行业报也如雨后春笋般从生。1979年,我国的经济类报纸仅有5家,1986年就增加到112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深入,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平稳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国新闻媒体的面目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前经济新闻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上的社会新闻明显增多,教育、交通、住房、医疗、治安、环保等方面的热点和焦点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点。中国新闻报道从政治新闻到经济新闻再到今天的社会新闻,这种报道侧重点的变化表明,中国的新闻报道越来越注重新闻价值里面的趣味性和接近性因素,这也恰是中国政府大力提倡“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原则的一个成果。换个角度来看,在不同历史时期,新闻价值的重要性这一要素指向的具体内容前后并不一样。

②就同一个历史时期或者同一个新闻事件而言,不同新闻媒体的新闻价值取向往往也各不相同。2004年9月3日,北京时间下午5时30分左右,俄罗斯北奥塞梯人质事件形势急转直下,俄政府武装与恐怖分子交了火,赤身露体的人质(孩子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四散奔逃。凤凰卫视和资讯台马上停止了所有节目,开始连续20多个小时的“俄罗斯以武力解决劫持人质事件,,特别直播节目。《时事直通车》、《时事辩论会》、《锵锵三人行》、《凤凰子夜快车》等等日常节目统统转到对俄罗斯人质事件的报道和解读之中。其中,有前方记者的直击报道,有对其他国家电视台直播画面的切入及同声传译。直到人质危机解除之后的第二天下午,风凰一档娱乐节目的女主持人还这样开场:“人命关天,娱乐靠边。”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内地大大小小的新闻和非新闻频道,一律在唱着“过去的歌谣”。在他们看来,俄罗斯人质事件远没有他们正在播出的事件更重要。再比如,同样是面对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样非常重要的新闻事件,中国的媒体浓墨重彩展示大会的盛况,而部分西方记者却到处搜集反面信息广为散布。

(2)新闻价值相对性产生的原因

①新闻活动具有阶级性,处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新闻媒体/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取舍会有不同。

②新闻活动受经济、文化和社会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经济水平和文化价值观的社会,对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也各有出入。

③媒体的性质和定位不同,对新闻价值的认识、判断和取舍也就不会完全相同。

④新闻活动受制于受众需求,受众的需求是相对的,新闻价值也必然会因受众的需求而发生变化。

3. 简述新闻的分类。

【答案】新闻有各种分类的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中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综合性日报往往以此把报社分为政法部、经济部、教卫部、体育部等。报纸内版面有些也以此划分。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的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把新闻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报纸往往按版面来划分。比如上海的《解放日报》,每天出16个版,新闻有6个版,除去第1版为要

闻版外,其余5个版中,国际新闻2版,全国新闻1版,本地新闻2版。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的版面配置,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3)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这种分类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等。突发性新闻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 而延缓性新闻却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这种分类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硬新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同时还要求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软新闻是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人局。

4. 简述世界各国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模式。

【答案】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介分属月种所有制,由于所有制形式不同,内部管理模式也不同。一般而言,私营的新闻媒介属于董事会领导制,公营的新闻媒介属于社会化领导制,国有的新闻媒介属于政府领导制。

(1)董事会领导制

①比较大的私营新闻媒介多采取股份制。名义上股东大会是最高决策机构,但实际上分散的小股东对新闻媒介并无实际影响力,真正的决策机构是董事会。

董事会仟命媒介的实际主持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董事长),决定总经理、总编辑人选; 决定新闻媒介的办报(台)方针; 决定新闻媒介的预决算和财务分配。同时,董事会也是监督机构,监督媒介的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人选和经营方针。主持人,在报界又称发行人,实际领导媒介的日常运作,对外代表新闻媒介,向董事会提名总经理、总编辑人选; 直接任命经理部、编辑部的主要业务干部; 决定经营和编务上的重大问题。

②总经理主管媒介的经营,而总编辑主管媒介的编辑业务。在西方各国,由于私营新闻媒介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是其收入的全部来源,所以,总经理的地位比总编辑更重要。

③在这种模式中,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关,虽然也投票表决各种议案,但票数以股份数量计算,所以,实际上就是谁有钱谁就拥有最大的权力。

(2)社会化领导制

①理事会是电台、电视台最高决策机构,由大的民间团体和议会中各政党的代表组成,并由议会批准。理事会负责制定电台、电视台的基本原则,决定章程,向管理委员会推荐台长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