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2广告学实务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任何宣传都是为了达到预定的宣传目标即争取良好的宣传效益,宣传的7个环节是决定宣传效益的七个因素:
(1)宣传者—谁来宣传(whop
这不但指某一个人,也包括一个团体或宣传机构(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者不但是宣传活动的组织者,是一切宣传的信源,而且宣传者的自身形象是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是决定性因素。宣传者的自身形象主要是指宣传者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仟度,信仟度和宣传效益成正比。
(2)宣传对象—向谁做宣传(whom
宣传对象是一批人,他们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认知结构,有自己的记忆和思想。对十一切宣传,他们会做出能动的反应。在整个宣传活动中,他们是积极的参与者,会以各种方式影响宣传过程。宣传对象是宣传效果的承担者,也是宣传效果的最后鉴定者。
(3)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 )
在宣传效益中,起最后决定性作用的是宣传内容。这包括:宣传者是宣传真理还是宣传谬误; 宣传者是提供真实材料、向受众讲真话还是弄虚作假; 宣传内容是维护人民利益还是损害人民利益。
(4)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地方做宣传(where )
从宏观的社会背景而言,有封闭环境和开放环境。在封闭的环境下,信息渠道单一,外界的干扰小,没有竞争性的或敌对性的信息、观点,宣传就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开放的环境下,信息渠道多样,各种各样竞争性的或敌对性的信息、观点都设法争取受众,受众的思想比较复杂,宣传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就比较困难。善于组织和选择具体的宣传场合是取得预期效益的重要一环。
(5)宣传时机—在什么样的时机做宣传(when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宣传需求是不同的,宣传效益也不同。例如,在局势动荡时期,社会问题错综复杂,人们急于寻求各种解决间题的方法,此时的宣传对于受众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局势平稳时期,信息的透明度高,人们对自己己有的思想观点充满信心,强化宣传是最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在遇到挫折、遭到困难时,人们感到老的一套办法不灵,人心思变,就比较容易接受革新宣传,对强化宣传会产生厌烦。
(6)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
宣传要取得成功,动机必须纯正,那就是要为人民利益而宣传。为小团体的利益而损害广大群众利益,或为个人自私的目的而进行宣传,那必然口是心非,这样的宣传终究要失败。
(7)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 )
这包括所采用的媒介、途径和宣传的手段、技巧。任何宣传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途径,采用一定的手段、技巧。问题在于宣传者是否运用得当、运用得巧妙。各种媒介、途径各有特点,宣传的手段、技巧也多种多样。
宣传的成败是上述七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一次成功的宣传中,可能有其中的一两种因素起突出的作用,但并不等于其他因素不起作用。
2. 简述新闻类别有哪些?
【答案】(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中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力一新闻。三类新闻的版面配置,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力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3)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①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等。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
②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如物价J 漫慢降低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①硬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
报道要求: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且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②软新闻
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 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特点: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软新闻很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人们常说的“散文笔法”。
3. 如何做到新闻宣传的“适度”?
【答案】“适度”,是指新闻宣传要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情况,符合社会舆情,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正确把握新闻宣传的度,应遵循以下几个最基本的要求:
(1)一切宣传报道要服从大局,以大局为重
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致,它集中体现在国家大局这一整体利益上。这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牢固地树立大局观念,大局意识,一切宣传报道都应以大局为重,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稳定、改革、发展是我国当前的大局,稳定又是第一位,因此,判断新闻宣传是否适度,首要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大局的稳定和发展。
(2)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新闻宣传在解释政策、反映民意、报道成绩、评析热点、介绍典型经验时,要注意全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 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只讲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新闻宣传既要坚持两点论,义要求有侧重点,并把二者统一起来。正确的做法,是在两点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3)要善用宣传艺术来体现“度,,
度的把握依靠科学,度的体现讲究艺术。所把握的度要能恰到好处地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出来,需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总之,把握新闻宣传舆论强势的度,要求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的本来面貌,在客观实际发展的总趋势上努力做到客观真实; 要求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把握那些本质的、主流的和带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给人们一个正确认识事物的角度,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4. 判断:新闻媒体有意无意地掩盖、歪曲事实就是误导和侵犯受众知晓权。
【答案】题中观点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知晓权又称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情权是现代媒介的核心问题,也是新闻传播学所要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知情权不是媒介特权,它是人民的权利,受众作为公民,理所当然享有知情权,特别是通过媒介了解公共信息的权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的专门从事社会信息整合和传播的公共部门,其行使知情权的权利和义务得以更加明确和强化。
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应如实报道,不应歪曲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无论是资产阶级新闻事业,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新闻真实是共同的要求。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第一条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该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的内容,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一个真正的新闻媒体,不仅应该具有独特的新闻敏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信息传播者的媒体,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传播多种事实和意见。新闻媒体有意无意地掩盖甚至歪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