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学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APP
【答案】APP 是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是英文Applicanon 的简称。比较著名的APP 商店有App1e 的iTunes 商店,Android 的AndroidMarket ,诺基亚的Ovistore ,还有Blackberry 用户的B1ackBerryAppWorld ,以及微软的应用商城。开始APP 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APP 作为一种萌生与iphone 的盈利模式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如淘宝开放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 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另一方面借助APP 平台获取流量。
2. 利基受众
【答案】利基受众是指聚焦在某个特定的细分领域的受众,他们是范围更窄更确定的群体,有着特定的媒介需求,但是往往没有被很好的服务,各传媒企业在利基受众面前“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利基”一词英文为Niche ,又称“生态位”、“资源位”,这个词起源于建筑学,最初的意思是“壁完”,即在墙上开凿出一个空间用于摆放雕像或者其他东西。到19世纪,“利基”一词被自然学家Grinnell 等人借用到生态学的研究中,用以表示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每个在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生态位是物种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决定着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生存力一式。在传媒研究领域,Dimmick , Rothenbuhler 和Albarran 等学者最早使用“利基”理论研究媒体竞争,关注某种媒体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里与环境及其它媒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处的相对位置。
3. 意见领袖(舆论领袖、舆论权威)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4. 控制论
【答案】控制论是20世纪初由诺伯特·维纳提出的重要理论,是关于自我控制系统的理论,它以“反馈”概念为依据,其定义是通过关于一个系统以往运行情况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己被有效地应用于广泛的跨学科的适用领域:大脑功能和神经生理学、人工智能、工厂自动化、假肢和国际传播。
5. 传播效果
【答案】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也具有下述双重含义:(1)在微观方面,传播效果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卜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2)在宏观方面,传播效果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二、简答题
6. 简述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含义
①整群抽样,又称聚类抽样,是将总体中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 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②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指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同质层,再在各层内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是将科学分组法与抽样法结合在一起,分组减小了各抽样层变异性的影响,抽样保证了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2)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区别
①分层抽样要求各层之间的差异很大,层内个体或单元差异小,而整群抽样要求群与群之间的差异比较小,群内个体或单元差异大;
②分层抽样的样本是从每个层内抽取若干单元或个体构成,而整群抽样则是要么整群抽取,要么整群不被抽取。
(3)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联系
①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都具有目的指导性,针对目标样本可做出相应的预测,二者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具体可行并且遵循成本最低的经济型原则。
②在根据样本资料推论总体时,可用概率的方式客观地测量推论值的可靠程度,从而使这种推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学者对宣传的争论有几个观点? 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答案】(1)杜威的观点①政府仍然在利用新闻操纵民意,控制人们的思想,这种做法妨碍了思想的自由流通。
②认为分散的原子化的大众很容易被国家、商业机构通过大众媒介所控制。在此条件下,人们虽然能够形成表面上的一致意见,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③民主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 民主的前提是一个社群能够自由地交流,并且按照自己的直接经验,达成共识。在宣传的影响下,人们的意见并不来自理性地判断和直接经验,而是在外部力量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2)坎特里尔的观点
①宣传是个人或组织有意设计的意见或行动,以影响其他个人或群体的意见或行动,达到事
先安排的对宣传者希望达到的目的。
②为了不受宣传的影响,坎特里尔主张a 要能够识别出宣传家所使用的技巧或目的; b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偏见,了解我们周围使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或拒绝某些观点的环境因素,了解那些让我们感觉自己具有特殊地位的因素,深刻地理解与反思自己。
(3)阿尔弗雷德·李夫妇的观点
阿尔弗雷德·李夫妇合编了《宣传的完美艺术》,以当时影响巨大的库格林神父的宣传为实例,提出了著名的常用宣传技巧,分别是辱骂法、光环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从众法. 这种分类和解说简单易懂,成为当时美国许多学校反宣传教育的教材。
三、论述题
8. 辨析: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有效结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答案】这一观点具有片面性。理由如下:
(1)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至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双重含义:
①这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不管传播者有没有传播意图,他们所从事的传播活动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衡量,传播效果指受传者受到了传播活动的影响,在什么方向、多大程度上加强或改变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2)制约和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传播主体。传播主体方面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者的可信度和权威度。
在现实生活中,可信度与权威度往往密不可分,有权威的人自然值得信任,值得信任的人往往具有权威。对传播者而言,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度无疑会提高传播效果。
②传播技巧。传播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活动,不同的传播方式往往会带来不同的传播效果。所以,要提高传播效果,要掌握必要的传播技巧。
耶鲁学派将传播的说服艺术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a. 正反之选
要说服受众接受一种观点,是把这种观点的优劣都讲出来好,还是只讲优势好,是使用“一面之词”还是“两面之词”,传播媒介必须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多数情况下,一味地否定或简单地肯定,都很难说服受众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但在某些情况下,只讲“一面之词”要比兼谈“两面之词”更有效。
b. 先后之选
提出观点的先后顺序,即把传播者的观点放在开头说还是放在最后说,对传播效果也有影响。放在前面的内容最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而放在后面的内容则更容易被受众记住。
c. 明暗之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