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hegemony )理论

【答案】“文化领导权”理论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葛兰西提出的理论。其内容是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从而最终获得政权。按照葛兰西的理论,领导权的建立和破坏不像阶级力量冲突那样展现,而是看不见地、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每个人意识中的观点和意向。葛兰西指出,“文化领导权”的实质是要为某个统治阶级提供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及“合法性”因素,其中心环节是要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其主要手段是对全社会实行文化、精神、政治的领导,通过长期渗透和潜移默化,从而广泛播撒到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

2. 拉斯韦尔

【答案】哈罗德·拉斯韦尔,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1972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的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他对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作的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文章明确提出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著名的“五W ;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后人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 指出了传播的三大作用和功能一一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传播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影响深远,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3. 权威主义

【答案】权威主义是指一种统治形态,其特点是严格遵从政府的权威,而政府常运用压制性手段,用来维持和执行社会控制。权威主义一词也被用来形容这种人或组织的个性和管理风格。在权威主义的国家中,国家权威渗透到公民生活的各方面,其中很多方面根据其他的政治观来看,都应属于个人自由的范围。权威主义的程度不同,甚至非常民主和自由主义的国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权威主义的一面,例如在国家安全问题上。

4. 叙事分析

【答案】叙事分析是一种社会研究方法,源自叙事学,叙事学则源自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叙事学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会有背后的讲述人进行叙事,一切大众媒介的内容都是叙事,通过分

析这些文化实践和媒介内容等,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一个文本是有自身的一定结构的,媒介内容就是通过这些二元对立冲突及发展来讲述的。这种结构可以说存在于任何一个叙事文本中。叙事分析就通过寻找并分析这些二元对立,继而挖掘出意识形态是如何讲述一元对立的。在叙事分析中不仅仅关注叙事的内容,而把注意力放在叙事方一式上,所有的这些方一面,构成了叙事分析中重要的方面。

5. SNS

【答案】SNS ,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己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 服务。SNS 的另一种常用解释是“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 网站)。

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人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甲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 ,则其含义还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爱好进行凝聚(如飞信网)、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 ,人人网)、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 ”的范畴。

二、简答题

6. 媒介效果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请从范式变迁的角度简述传播学效果理论的发展。

【答案】20世纪,媒介效果研究为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并构成了它的一个主要领域。在此之后,媒介效果研究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段,大众报刊、电影、广播等媒介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对它们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寄予高度期待,同时又有深深的担忧。“子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在这个阶段盛行。这一时期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因此,大众传播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第二阶段: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进入“有限效果论”阶段,“魔弹论”的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开始对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二个。

①“传播流”研究,即研究从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1944年出版)、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01955年出版)、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1962年出版)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1960年出版)。

②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以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夫兰等人在二战期间的大量实证研究为代表,

主要研究受传者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③“使用与满足”研究。这一类型研究将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3)第三阶段:60年代末开始,“有限效果论”观点开始受到批评,宏观效果理论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识沟”研究、“培养分析”以及“编码与释码”研究等。这些理论或假说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①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于探索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

②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

③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密切结合在一起。

90年代以后,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传播效果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探讨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

7. 简述解释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1)探索人们如何构筑意义的课题是解释的传播学学者的主要兴趣。传播学的解释方法强调传播讯息对于个人的主观意义。

(2)对于讯息的解释,通常采用更加定性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解释研究往往是归纳的,从经验的层面移向理论的层面。理论确定研究的方向,但是理论通常并不被用来获取用于检验的特定假设。

(3)解释的方一法具有某些弱点。一个重要的困难在于以实地记录和文字记录的形式处理和概括大量的定性资料。

(4)解释的研究是对占有统治地位的传播研究风格的一种反映,这种研究在今天是定量的,而在解释的学者看来是完全机械的。

三、论述题

8. 论述“议程设置理论”与大众传播效果的关系,并谈谈你的评价。

【答案】(1)“议程设置理论”的定义

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美国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研究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并于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社会的重要方式,其观点主要来自政治学,李普曼的《舆论学》最早提出该思想,被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2)“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

②人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该理论强调,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③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