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精明增长理论

【答案】精明增长理论是指具有以下各方面特征的规划理论:混合土地用途,紧凑的建筑设计,多样的住宅类型,步行可及的邻近地区,独特的地区认知和地区感受,空地的保护,与现有社区的连接,交通方式的选择,有效性,合作性。实现城市精明增长有三条基本途径:充分利用价格手段的引导作用; 发挥政府的税收政策的指向作用; 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法规的控制作用。

2. 引水工程规划

【答案】引水工程就是对水资源的利用而进行的规划设计,引水工程随水源类型、水位和水量的状况而定。引水工程规划包括四个形式:有坝引水、无坝引水、抽水取水、水库取水。具体采用哪种形式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答:者海塘; 洪标准、堤防工程规划堤防一般是用土料做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修在江河两岸的叫做江堤、河堤; 修在海边的叫做海堤或修在湖洼周围的叫湖堤、抒、坑; 修在潭边的叫民烷。堤坝工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拟定堤防防堤防间距顶高程的确定、堤防标准断面的确定。

3.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用地面积的对比及其空间匹配关系,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程度及其生产结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结构,区域土地利用只有建立合理的结构,才能保持一定的土地利用系统的良险循环,从而使得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4. 土地用途管制目标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的目标就是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 限制不合理利用土地的行为,克服土地利用的负外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率;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枯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系统工程原理

【答案】系统工程原理是一门统筹全局、综合协调研究系统的科学技术,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的工程技术,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先进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6. 美国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美国基本上没有制定统一的国家级土地利用规划,也不强求各级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尽管美国没有针对全国性统一模式的总体规划,但联邦政府却制定很多相应的法令,依靠各方面的法令对美国的土地开发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这些法令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实际上的美国国土规划的法律依据。

二、简答题

7. 在平原型灌区,如何规划布置干、支渠系?

【答案】平原型灌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地形比较平坦开阔,有大片集中的耕地。由于各灌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洪、涝、旱、渍、碱等灾害程度不同,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也有不同。因此,分为以下两类灌区介绍其特点和相应的灌排系统布置形式。

(1)山麓平原型灌区。山麓平原型灌区一般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渍涝威胁较轻,但十旱问题比较突出。当灌区的地下水丰富时,可同时发展井灌和渠灌,否则,以发展渠灌为主。干渠多沿山麓方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布置,支渠与其垂直或斜交,视地形情况而定。这类灌区和山麓相接处有坡面径流汇入,与河流相接处地下水位较高,因而还应建立排水系统。

(2)冲积平原型灌区。冲积平原型灌区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面坡面平缓,地下水位较高,涝碱威胁较山前平原型灌区严重。在这类灌区,如果地面水充足、排水条件较好,渠系尽可能采用灌排分开的形式。在十壤盐碱化严重地区,需要挖渠道进行引水灌溉,并使渠道水位保持在地面以下深度,利用抽水站提水灌溉。

8. 土地用途管制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1)强制性。土地用途管制就是国家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使用上的限制和对土地用途转变的许可、限制许可或不许可做出的规定,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进行约束的强制性措施。

(2)整体性。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是土地用途管制的对象,要把规划区域内的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筹安排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和各个土地使用者的需求,使土地利用系统的整体功能最佳,综合安排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行政性。各级人民政府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体。这种权力是国家对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权和公共事务管理权衍生出的管制权,而不是土地所有权。代表国家长远和,全局利益的人民政府通过各级土地利用规划来确定土地用途。

(4)法律性。一旦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土地用途也就确定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土地,否则就属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9.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那些内容?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组织编制管理,是指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明确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主体,规定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设定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程序,从而保证土地利用规划依法编制。

,省级和城市土地利审批管理,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办法》

用总体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审:

①编制原则。

②目标和方针。

③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④实施措施。

⑤协调情况。

⑥规划是否符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的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报批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工作一申报一审查一批复阶段。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的主要内容:

①农用地规模(重点是耕地保护);

②建设用地规模;

③土地利用布局;

④土地开发整理;

⑤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⑥规划协调;

⑦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⑧规划文件及其他

(2)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是为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组织编制和审批土地利用计划,并采取控制、监督等措施保证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的行政管理活动。

(3)土地利用规划的监督管理

规划监督也是实施规划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执法检,定期或不定期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划的行为依法严格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10.如何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答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1)用养结合,持续利用

持续利用是指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结合起来,最优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求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2)统筹兼顾,农业优先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重要地位的现实,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