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与房地产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与房地产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 2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与房地产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 6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与房地产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 11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与房地产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 16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与房地产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 22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目前世界上土地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耕地等起着重要作用。

2. 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3. 城镇用地规模

【答案】城镇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城镇用地规模一般以城镇用地的面积来表示,是常用的表示城镇开发程度的量化指标。

4. 分区方法

【答案】分区方法是指土地分区所采取的依据,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小完善,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以往划区方法基本采用德尔菲法,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土地的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划区。采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指标法、因素限制法、聚类分析法、星座聚类法、叠图法等。

5. 土地区位理论

【答案】土地区位理论是指研究作为作业的空问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的理论,在这种土地利用状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土地分区利用就是利用土地的区位特点,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

6. 弹性理论

【答案】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弹性理论建立在不确定性思想和非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

二、简答题

7. 如何对港口陆域作业区进行规划?

【答案】对港口陆域作业区进行规划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前沿作业地带。由码头前沿线(直立式码头)或坡顶(斜坡式码头)至前方仓库前墙或堆场前沿线之间的场地,称作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地带内根据货物种类的不同要求,布置各种类型的装卸机械,并安排一定面积的待运货物临时堆场和前沿运输通道,以完成船舶的货物装卸操作。合理布置作业地带,安排足够的地带宽度,有助于加快货物的装卸,缩短船舶的停靠时间。

(2)堆场和仓库。由于船舶和车辆两种载运工具的容量相差很大,故必须在量大而快速的船岸之间的货流同缓慢而零散的码头后方的集散运输之间设置缓冲区一一仓库和堆场,以保证船舶和车辆都能快速周转。直接服务于船舶装卸作业需要的仓库和堆场,称作一线库场。干散货和集装箱一般采用露天堆场,而杂货通常以设置仓库为主。一线库场所需面积的大小,同泊位的年吞吐量、入库场货物的比例、货物的平均堆存期、单位面积的堆积量等因素有关。

(3)集疏运系统。港口货物的集疏运主要依靠铁路和道路。铁路是货物运输的主要手段。港口铁路山港外线和港内线组成。港外线包括专用线和港湾站,港内线包括车场、联络线、装卸线等。到达码头的货物,卸到码头装卸线上的货车,然后经由港内联络线和港湾站,到港外专用线。从陆路通过港口出口的货物,则由港外专用线进入港湾站,通过港内联络线到码头装卸线直接卸到船上,或者经库场装卸线把货物卸在库场内,聚集成批后等待上船。码头装卸线的布置可采用平行进线、垂直进线或斜交进线的形式。港口道路也分为港内道路和港外道路两部分。前者为库场内的运输道路和连接各作业区及港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 而后者则为港区连接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对外道路。

8. 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开发整理项目的布局具有控制作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土地用途分区决定了土地整理项目的分布区域和整理后土地利用的方向,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土地利用单元构成了确定项目区的基础。另外,政府投资优先安排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内的项目。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实质是总体规划的延仲。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确定不但必须符合总体

规划,而且耍符合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开发整理区域,并对开发整理项目类型、规模、分布与时序做出了具体安排。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关系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下,依据规划区域开发整理潜力的大小与分布,划分开发整理区域,并对开发整理项目类型、规模、分布与时序做出具体安排。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实质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开发整理项目区的确定不但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还要符合开发整理专项规划。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的关系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治理、多种经营、农业高新技术开发三大类,其中土地开发治理占总投资的70%以上。土地开发治理项目是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通过增加各种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合理利用土地,形成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新增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开发性生产活动。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属于部门规划,应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开发整理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同时,也不能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相矛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目的与内容基本一致,因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以独立确定实施范围,也可以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结合来确定实施范围。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水利规划和交通规划的关系

骨干水利工程和交通工程规划是确定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而田间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规划是构成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符合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整体要求。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与居民点规划的关系

居民点体系规划、总体规划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城镇或集镇的用地布局和用地范围,因此开发整理项目区应选择在城镇或集镇规划用地范围之外。

9. 引水方式有哪些?

【答案】引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坝(低坝)引水

,抬高水位,自当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可在河道上修建奎水建筑物(坝或闸)

流引水灌溉,形成有坝引水的方式。在某些山区丘陵地区,丰水季节虽然流量较大,水位也够,但十、枯季节变化较大,为了便于枯水期引水也需修建临时性低坝。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闻、冲沙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2)无坝引水

当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即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日,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形成无坝引水。在丘陵山区,灌区位置较高,可自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借修筑较长的引水渠,取得自流灌溉的水头。

(3)抽水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