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土地科学综合知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是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2. 景观生态学理论
【答案】景观就是地面上生态系统的镶嵌,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就是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载体的土地。景观生态理论就是研究以上几个方面的理论。景观生态学对于研究土地利用及其经济问题有着重大的作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也是重要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在规划中的运用也很普遍。
3. 铁路用地规划
【答案】铁路用地规划是指依据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形状和尺寸,在规定的控制点(必经的地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铁路用地规划的核心是铁路选线,铁路选线是一项综合性的勘测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设计铁路经行地区的运输、经济、地形与地质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4. 城市规划体系
【答案】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及相关规划按照控制论及系统论的要求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5. 土地利用原理
【答案】土地利用原理是指从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出发和土地和利用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土地的自然历史特征、社会经济,以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原理。土地利用原理包含土地、土地利用和原理三个要素,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两个概念的正确理解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
6. 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用地面积的对比及其空间匹配关
系,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程度及其生产结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土地结构,区域土地利用只有建立合理的结构,才能保持一定的土地利用系统的良险循环,从而使得区域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简答题
7. 分析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常用下面三种方法:
(1)动态分析法
即利用不同时间或多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总结,来分析某个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这种分析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①利用语言阐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
②利用列表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
③利用绘制图形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或者几种方式结合进行动态变化分析。 (2)指标对比分析法
指标对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指标体系,从纵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或横向(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来衡量社会、经济某项指标的高低、好坏、变化的快慢及程度等,或来衡量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果好坏程度等。这种方法通常也采用语言表述对比分析、列表对比和绘制图形对比几种形式进行分析。
(3)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即对于某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利用计算出的具体数量来衡量这些指标的程度。如土地开发程度、土地经济效益等都可以利用计算出的具体数量做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即对于某些指标不能具体量化,只能用语言给以定性的表述,如对生态条件改善的描述等。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哪此特点?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规划的对象上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针对规划区域内的全部土地资源,而不是某一类土地或某一局部土地。
②从规划内容上看,总体规划要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整理、复垦和保护,同时结合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考虑。综合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调整用地结构和布局。
③从规划的目标上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同时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④从规划的协调范围看,它平衡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关系,而不是某一部门内的用地关
系。
(2)控制性。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依据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总量小得超过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控制指标。
(3)权威性。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确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一经政府审议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
(4)战略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宏观上是一种政策指南,是一种战略部署。其战略性表现在它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如城乡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总体布局;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供求平衡问题; 土地利用结构与用地布局的调整问题; 土地利用方式的重大变化等战略问题。
(5)长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其规划期限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适应,它必须对与土地利用有关的重要经济活动的长期变化趋势做出预测,进而制定长远的土地利用规划。
9. 阐述弹性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答案】(1)弹性理论是指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导致规划主体和规划客体在时间、空间乃至上层建筑层面上的弹性变化
(2)弹性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弹性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动态的思想。面对规划中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各种非理性行为,这种动态思想使规划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变化。
②规划的弹性是一种协调的思想。规划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各种因素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不断的博弈,有利于规划各方的协调发展。
③规划的弹性强调规划各方选择的多样性,包括规划工作者与参与者、规划的目标、规划的技术方法等。面对难以预测的未来世界,弹性理论认为,在多方参与之下制定多种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有利于规划不断促进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答试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宏观调控
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是国家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兼顾国家和民族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通过立法采取经济和行政措施对土地利用从宏观上进行调整和控制。现阶段我国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主要有规划调控、计划调控、财政金融调控、地价和税收调控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计划体系中资源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直接行使其宏观调控职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从战略高度对一定区域、一定时期的土地利用目标、方针、结构和布局等所进行的超前规划。高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是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指标规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