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生产网络
【答案】生产网络是指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
2. 增长极
【答案】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增长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②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③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3. 城市职能
【答案】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4. 农村工业化
【答案】农村工业化是位于农区的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农村工业化把先进的工业经济形态和工业文明植入到广大的农村,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 农业地域专业化
【答案】农业地域专业化是工业革命后农业高度发展的后果,但在一些国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往往片面提高专业化程度,甚至出现单一经济,造成经济的畸形结构、土地资源的耗竭和农副产品的巨大浪费。
6. 经济区
【答案】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7. 文化与制度转向
【答案】文化制度转向是指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的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8. 交通网
【答案】交通网是交通现象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由点和线组成。点即通常的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叉点、港口机场等交通节点,线则是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等交通路线。
二、简答题
9. 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与问卷设计原则。
【答案】(1)企业问卷调查法的目的
这里的公司调查是指对一定数量的公司进行同样的调查。其目的是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找出答案; 或根据已有文献和经验提出一些理论假设,通过调查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的真伪。
(2)问卷设计原则
①所问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如:在询问企业跨国扩张因素时,在发展中国家要考虑市场和成本诸影响因素,在发达国家可能还要考虑技术因素。如果仅在选择中列出市场和成本因素,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为了使所问问题符合实际情况,准备研究十分必要。
②问题数量应该适中。问题太多,不利于应答,甚至使应答者产生厌烦和畏难情绪,影响回答的质量和回收率; 从调查者的角度,也不是问题多就好。问题太多也不便于综合整理和分析。所以,围绕着调查目的,所问问题应尽量集中明晰。问题数量以当面访问调查不超过30min 完成为宜; 如果是问卷自填,最好在10min 以内完成。
③所列问题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凡是被凋查者不可能了解或不适宜回答的问题,不应提出。
④尽量避免禁忌和敏感性问题。如公司内部关系的调查,不宜涉及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 对跨国公司的调查,尽量避开国家间的政治敏感问题。一般来说,公司的未来市场发展的详细规划和技术发展方向均是公司的机密,在问卷中不宜问及。
10.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答案】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使资本和其它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较为顺畅地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细化和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跨国公司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主要来源。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对知识产品的内部化,解决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加上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应用新技术的新企业,促进了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跨国界流动。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跨国公司不仅为国际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而且还为资金供求双方牵线搭桥,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跨国公司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投资、经营开辟了东道国丁解别国经济政策的新途径。另外,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世界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加强与别国的协调与融合,以保证国家以及全球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这种政策上的协调和融合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活动全球化进程。
11.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
,区域在经济【答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把区域产业结构看成是一个资源的“转换器”
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经过产业结构的转换,就生产出了所需的产品,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即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总的来讲,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区域内的其他资源也得到综合利用。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要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区内外的资源和要素,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和输出能力; 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通过内部组织机制的调节,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能够在内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体现在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主导产业越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