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1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18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25
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导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32
一、名词解释
1. 空间相互作用
【答案】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它对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能够使相关区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又会引起区域之间对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的竞争,并有可能对有的区域造成损害。
2. 临界等费用线
【答案】临界等费用线是指在这些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力供给地L 的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
3. 货物的供给范围
【答案】货物的供给范围是指由中心地供给的货物能够到达的范围。当消费者到中心地购买货物时,它是指消费者从居件地到中心地的移动距离:如果由商店送货的话,是指发送货物的移动距离。
4. 区位主体
【答案】区位主体是指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例如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其内容或实体都是区位主体。
5. 通道扩张
【答案】通道扩张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或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
6. 区域经济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衡量区域经济差异,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
7. 特殊因子
【答案】特殊因子是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它可使相关工业企业选择特定区位。
8. 区位因子
【答案】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从工业区位论角度讲,也即在某特定地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可能性。可以将其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二、简答题
9.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答案】(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
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
(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①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而不同。
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等。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源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
(3)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随着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脱离不开其他相关产业或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支持,即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中产业环境至关重要。构成产业环境的要素很多,如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生产服务以及其他自然与人文环境等。
(4)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政策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发展某种行业的条件和约束,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从而成为吸引经济活动集聚的因素之一。
①政策一般反映政府对地域发展的基本导向。
②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
10.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案】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1)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
,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显示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
出一定优越性。而对于机械加工、组装等以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工业,除了受到
提供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外,则更多地受到产品市场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2)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11.试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群在一个区域一经形成,就会对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变迁产生持续的影响。 (1)产业集群形成之后,必然引发该产业的企业向集群所在的区位集聚,同时,与该产业相关的资源也会流向这个集群所在的区位。
在区域内,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而引起该产业空间组织的重新调整,往往形成某种产业的极化空间分布格局。产业集群的发展则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格局。
(2)产业集群的发展会带来所在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其结果是导致区域内出现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化,形成或者强化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3)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产业集群常常是在规划建设的各类产业开发区里发展起来的。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开发区的成败,进而也对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重心转换,对城市经济的整体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2.简述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
【答案】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机制是生产网络。生产网络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这些联系的管制以及生产的地理根植性,形成了相互联系的、跨越国界的全球生产系统。
(1)生产网络
生产网络与生产链相关联。生产链主要由输入、生产、物流和最终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生产链的运转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最直接的外部环境是技术系统和运输与通讯系统,再往外延伸就是金融系统和协调和控制等社会环境。因此,生产链的每个单独要素的运行都依靠其他要素、环节和外部环境的支持。生产链中所有这些组成要素构成复杂的横向的、纵向的和旁侧的联系,形成了多维、多层的经济活动联结网络,即生产网络。
(2)生产网络管制
现代经济是由相互联系的各种不同类型(如不同跨国度、规模、所有制等)企业单元组成的。这些公司广泛分布且有不同的经济行为,共同构成了全球经济系统。
(3)生产网络空间
生产网络空间指生产网络中的各种生产过程和经济联系所占据的地理空间。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绝对地理即离对生产的阻碍作用变小,生产联系加强,生产网络空间变大,“地球村”经济正在形成过程之中。
(4)生产网络的地域根植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