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赣南师范学院地理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协作区

【答案】经济协作区是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以横向经济联合为主要目的。由各级政府建立的跨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

2. 集聚因子

【答案】集聚因子是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如企业协作、相关设施共享等)。集聚因子起到使其他因子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偏移的作用。

3.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指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4. 最小运费原理

【答案】最小运费原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产地都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以产生最小运费为目标的区位指向为:①仅以遍在原料为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②仅以局地原料且以纯原料为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③仅以损重原料为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5. 产业集群

【答案】产业集群最先山波特提出,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到了2000年,波特对于产业集群的新界定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如大学、标准代理机构和贸易协会等)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6. 局地原料

【答案】局地原料是指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7. 《货殖列传》

【答案】《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8. 交通网的连接度

【答案】交通网的连接度是指交通网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交通网中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贝塔指数越大,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好,交通越便捷,贝塔指数越小,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差,交通越不方便。

二、简答题

9. 试述经济全球化对物流业的影响。

【答案】经济全球化对物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组织形式的变化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物流的需要,传统的运输公司地位相对下降,物流公司的其他形式迅速发展。这些形式的物流公司包括以资产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以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传统的运输公司和发送公司、以网络为基石出的物流公司。

(2)贸易公司的职能和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贸易公司是物流业最古老的组织形成之一,他们在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职能和影响范围也日益扩大。

(3)服务形式不断拓展

随着对物流的重视,物流的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物流的管理范围己扩展到包装、材料搬运、采购、生产计划、选址等众多领域。

(4)跨国零售业不断发展

零售公司进入外国市场建立新的分店,在目标市场里并购一家现有的公司,与本国公司合作在目标市场里建立分店。电了零售业由于特殊的经营方式,其销售范围很容易跨越国界,实现多国或全球销售。

10.简述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答案】(1)离岸金融中心

离岸金融中心是指提供离岸金融〔即境外金融)服务的地方。由于它们往往分布于远离大陆的岛屿上,故此得名。

(2)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特点

世界离岸金融中心的分布可分为五大集中区域(五大群):

①西欧群:包括卢森堡、马恩岛、根西岛、泽西岛、瑞士、直布罗陀、列支敦士登等;

②中东群:主要包括巴林群岛,主要中心是巴林;

③加勒比群:主要中心包括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巴拿马:

④东亚群:主要包括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⑤南太平洋群:主要包括瑙鲁等。

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强的时区性和地缘性。五大离岸中心所在的时区前后继起,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时区,由此形成了一个全球24小时连续不断进行交易的统一的离岸金融市

场。

(3)离岸金融中心的成因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金融交易的方便性要求大幅度提高,为了全天候进行金融交易和逃避关税等,离岸金融中心快速发展起来。

②金融交易和流动的投机性质及逃避关税的动机导致了一些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

大多数的离岸中心提供国家金融管制以外的服务,他们通过低税收和在当地的合法经营吸引投资者。

11.区域空间结构的三种形式及其内在联系

【答案】(1)区域空间结构有三种基本形式

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和网络式空间结构。

(2)区域空间结构三种形式的内在联系

①极核式与点轴式、网络式的内在联系

极核式空间结构是空间结构的早期形式,在相对均匀的区域,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率先得到发展而成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区,开始打破原始的均衡状态出现增长极。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壮大对区域的发展产生极化效应,吸引周围地区的经济要素向增长极集中。增长极及其吸引的周围腹

地所构成的空间结构就称为极核式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由原始的均衡状态过度到非均衡状态。

②点轴式与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

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空间结构发展的中期形式,是由极核式空间结构向网络式空间结构发展的一种过度状态。在增长极的发展和极化作用下,随着增长极和周围其它的经济联系增强,它们之间就形成了固定的联系通道——轴线,轴线将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增长极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点轴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的非均衡内容和程度以及极核之间的联系都比极核式空间结构阶段进一步增强。

③网络式与点轴式空间结构的内在联系

网络式空间结构是在点轴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空间结构的高级阶段。随着点轴式空间结构中点的职能进一步增强,点之间的联系增多、程度加强,轴线进一步延长,交叉增多,联系进一步加强、紧密,点轴系统进一步发展,多个点轴系统连接就构成了网络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使区域内部的资源、要素得到有效配置,区域经济发展由非均衡发展向新的均衡方向发展,是空间结构的高级形式。

12.试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发展的集聚与扩散机制。

【答案】(1)集聚机制

①集聚机制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

a. 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区位指向相同的经济活动往往都趋向于集中在同类区位,这就带来经济活动在少数地方的集聚。

b. 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在联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大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