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长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经济地理学(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增长极

【答案】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增长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②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③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2.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指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加大,影响范围和程度随之增大。

3. 区域创新网络

【答案】区域创新网络是指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4. 新经济地理学

【答案】新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研究,它侧重用经济模型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经济地理现象,并试图将其纳入到长期忽视空间维度的主流经济学中。

5. 纵向一体化

【答案】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现实中,多数大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纵向一体化。该类扩张使企业通过内部的组织和交易方式将不同生产阶段联结起来,以实现交易内部化。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

6. 区域分工

【答案】区域分工是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一种形式。由于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资源和要素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为满足各自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各个区域在经济交往中就必然要按照比较利益的原则,选择和发展具

有优势的产业。于是,在区域之间就产生了分工。

7. 地方化(本土化)

【答案】地方化包括两层含义:

(1)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达到地方市场认可的目的,而迎合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

(2)地方化也指从地方利益出发,利用全球化的有利一面,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8. 供给范围上限

【答案】供给范围上限是指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二、简答题

9. 试述交通运输条件与经济活动区位的关系。

【答案】生产与消费的空间分离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基于经济活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目标,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运费成本以及交通便利程度都成为影响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1)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 而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减少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均可起到减少运费的作用。除非改变供给地或消费地,供给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费就随之不同。以水路、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例,站场成本一般是水路高于铁路,铁路高于公路; 但就线路运行成本而言,则是公路高于铁路,铁路高于水路。

(2)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主要取决于交通网的完善程度。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也必须考虑到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通网密度越大,交通越便利。但是,并不是交通网密度大的地方交通就一定便利,衡量交通便捷程度还要考虑到交通网的结构,即要综合考虑连结度和通达度指标。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通常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地理可进入性。区域的绝对地理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是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其相对地理位置会发生变化,可达性也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10.论述空间近邻效应的定义,原因并举例说明其影响

【答案】(1)空间近邻效应

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

(2)空间近邻效应产生的原因

无论哪种经济活动都有节约社会劳动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就倾向于按就近原则组织相关的资源和要素进行生产和经营。同时,在进行发展决策时决策者能够获取的信息常常以周围地区的居多。因此,为了降低决策风险,他们大多倾向于在周围地区采取行动,谋求发展。虽然,随着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各种经济活动到较远的地方谋求发展己比较方便,但是,受长期形成的经济与社会联系的影响,其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发展的区位时仍将以周围地区为主。

(3)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

在满足发展所需条件的前提下,各种经济活动一般都会采取由近及远逐步推进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空间、建立分支机构、寻求发展合作伙伴等。

②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可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和要素是有限的,同时市场的需求也是有限的,那么,位于同一地区或相互靠近的各种经济活动在利用资源、要素,开发市场时就势必会发生激烈的竞争。如果经济活动彼此在空间上相距较远,那么,它们之间的竞争就可能减小。

③带来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各种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相互靠近除了会加剧竞争,它们之间也将因此而有更多的机会建立起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彼此开展分工与协作。

11.试述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实践应用。

【答案】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实践应用:

(1)关于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

(2)关于城市与腹地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3)关于城市内和城市之间的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的研究;

(4)关于城市的区位、规模和职能等方面的研究;

(5)关于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布局、规模和空间模型的研究。

①服务业的最佳区位模型是在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心地理论认为,每个企业

都需要一个市场门槛来维持它的生存,根据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等级,企业有不同的门槛和范围。

②对于一些大企业(如制造业、金融和保险)的管理部门,总部和分部都以与城市的等级序列相对应而布局。中心地理论也完全适用于办公机构的区位选择。

③城市内部办公机构的区位选择也同样具有上述特征,一般在中心城区集聚着一些大企业的总部和高级行政管理部门,而在核心区的周边地区分店、营业所和具体办公部门分部则较多。

12.试述要素禀赋学说

【答案】要素禀赋学说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该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发生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地,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利息率水平相对低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工资水平相对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如